最近,央视网有篇评论“孔乙己”的文章引发热议,文章中说“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不同的是,孔乙己的长衫穿在身上,而我们的长衫穿在心里”。
“学历是我的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要是我没上过大学就好了,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去当服务员,可是我上了大学,拉不下脸;如果我没上过大学我就可以找一个没有学历门槛的工作,不用像现在这样进退两难。”
现在年轻人迷茫,负面情绪太大时是需要正确的引导,而不是指责。
孔乙己为什么不脱长衫,因为那是他绝望生活中最后的一点精神寄托。
我们为什么不脱长衫,是因为我们在耗尽心血之后,所得到的唯一一件战利品了。
现如今的社会知识“高尚”不起来!
但文章的执笔者,我有理由怀疑对方连鲁迅的原文都没有认真读懂。
文章将孔乙己个人的悲惨命运全部归结于他的懒,不肯脱下长衫去劳动。央视骂的是孔乙己,而但鲁迅先生真正要抨击的是吃人的封建社会。而不是孔乙己本人。是那个在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下饱受摧残的知识分子。
孔乙己那个年代穿长衫的毕竟是少数,所以一个穿长衫的却站着喝酒,自然就显得鹤立鸡群,非常突兀。而现在,绝大多数都穿上了长衫了,酒馆的位置就那么多,怎么办?站着喝酒也成为了见怪不怪了。现在读个大学和以前读个大学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以前读大学的比例不到应届毕业生的7%,现在呢?以前读个大学确实像穿上了长衫,现在读个大学也就算是有件褂子了!这一点,央视可能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你看看真正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前途怎么样?以前大学生包分配,现在呢?所以,不要再问谁让你穿上了长衫,谁让你脱下长衫,事实是哪怕大学上了,但是你从来都没有穿上过长衫,只能站着喝酒。
今天不脱长衫,我们是孔乙己,脱了长衫,我们就变成了拉洋车的祥子。
孔乙己为什么不脱长衫?
因为那是他绝望生活中最后的一点精神寄托。
年青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脱长衫?是因为他们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也同样耗尽心血,遍体鳞伤,尽管百无一用,也是他们所得到的唯一一件战利品。
这又引申出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使命!也许有人说,恨不得生在富贵人家,是啊,好多人就输在起跑线上,奔驰车开在高速公路上和老牛拉着板车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能一样吗?!不是不愿意脱下长衫,而是脱了又如何,又能改变多少呢?!天上不会掉馅饼,即使掉了,你也要伸手去接啊,才有可能接到馅饼啊,哪怕机会再小,也要拼着全力去争取,所以脱不脱长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如果央视的痛批"孔乙己",能引领民众进行一场大讨论:解除大学生们心灵的桎梏,为自己就业、发展拓展思路;对大学毕业生父母的所谓”面子”、虚荣心的定式思维的解放,支持孩子多方位就业、创业,走自己的路。目的就达到了!
可叹的是一百年前只有一个孔乙己,现在满大街都是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