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吴王号召诸侯开会,卫侯最后一个到,于是被吴王软禁在招待所中。
子贡就找到太宰嚭说:“卫国国君来之前一定是和自己的大臣们商量好了,大臣们无非就是支持或者反对,产生了一些分歧这才来得晚了。那些支持卫君来的,是您的盟友。那些反对卫君来的,是您的敌人。现在您软禁了卫侯,恰恰是打了盟友的脸来正明你的敌人是正确的。”太宰嚭听了很高兴,就把自由还给了卫君。
田常有取齐国国君而代之的心思,但是忌惮齐国高氏、国氏、鲍氏和晏氏。于是他打算集结这些势力的士兵去攻打鲁国。
孔子听说以后,对学生们说:“鲁国是我的祖国,你们之中有愿意帮鲁国出点力的么?”
子路愿意前去,孔子没同意。子张、子石愿意前去,孔子还是没同意。子贡愿意前去,孔子才欣然同意。
子贡跑到齐国,对田常说:“我认为您打算攻打鲁国的这个方案不是一个好方案。鲁国其实是一个很难攻打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城池很落后,土地很狭窄,国君是个傻子,大臣都是废物,国民都讨厌打仗,这些原因都导致您不应该攻打鲁国。我看您不如去攻打吴国,吴国城池很富裕,土地广大,士兵状态良好,武器装备先进,而且又有厉害的大臣作为将军,所以说,打吴国才是个好方案。”
田常听了这话气得脸色都变了,说:“您说的困难其实都是简单的原因,您说的简单其实都是困难的原因。您给我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几个意思啊?”
子贡说:“我听人说:‘国家内部有问题,要选择强国来攻击;相反的,国家外部有问题,则选择弱国来攻击。’现在您想通过攻打鲁国来增强齐国的实力,但是战胜以后齐国国君的声望就会提升,如果战败了就要把权力分给大臣们。这样您的功劳就没那么先主了,而且还减轻了在齐国国君心中的分量。您要面对一个有声望的国君和有权力的大臣们,您心中的那点小九九,怕是离你越来越远了。国君威望高了就会嚣张,大臣们权力大了就会有争执。您和国君不对付,又要和大臣们政权,您在齐国的境地就非常的危险了。所以我说不如去攻打吴国,如果攻打吴国失败了,士兵死在外面,大臣的势力都被消灭了,这样的话齐国的大臣都没有一个是你的对手,而且您也没有显著的过错。到时候齐国只有您一个人说得算了。”
田常说:“你说的对啊,但是虽然这样,我已经出兵鲁国了,这时候再转攻吴国,我怕大臣们会有意见啊,这可如何是好啊?”
子贡说:“请您暂时先按兵不动,我去拜见吴王,让吴王出兵攻打齐国来救鲁国,您正好率兵对抗吴国。”
田常同意了子贡的方案,就请子贡南下拜见吴王。
子贡对吴王说:“我听说:‘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而移。’现在有一个万乘之国齐国,出兵千乘攻打鲁国,与吴国争强,我很为大王担心。如果大王能够拯救鲁国,声望会增加。大王攻打齐国还有很大的利益。到时候诸侯们再开会,您击溃过齐国而威压晋国,这是多大的好处啊。表面上只是救了鲁国,其实是击败了齐国,聪明人一眼就看明白这里面的事了。”
吴王说:“您说的对啊,不过虽然这样,我现在还在和越国在会稽打仗呢。越王卧薪尝胆,打算报仇,等我消灭了越国我就按您的方案去办。”
子贡说:“越国还不如齐国,甚至不如鲁国。如果您放任齐国攻打鲁国,那么齐国就会将鲁国吞并了。现在大王嘴上说着存亡继绝,其实是欺负越国软而害怕齐国硬,这是胆小的表现。真正的勇者都不害怕艰难险阻,真正的仁者都不会贪图利益,真正的智者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现在您不攻打越国表现您的仁慈,攻打齐国拯救鲁国,威逼晋国,诸侯们必然组团来朝拜您。到时候您的霸业就圆满了。不过您既然这么担心越国,那我就去拜见越国,让他跟随您一同出兵,表面上您是率领诸侯去救援鲁国,实际上是让越国国内空虚无力攻打吴国。”
吴王听了这一番话,心花怒放,就派遣子贡出使越国。
越王为子贡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亲自为子贡接风洗尘,他问子贡:“我们这种小国,怎么还劳驾先生亲自来了呢?”
子贡说:“我现在是要说服吴王攻打齐国拯救鲁国而来,但是吴王却害怕越国搞事情,对我说‘等我消灭了越国再说’。这么以来,越国一定玩完了。我觉得,您让别人知道您有报仇的心思而让别人怀疑是一种很傻的操作。如果对方知道的您的心思,您报仇的事业就黄了。现在这种情况对方也都洞察了,就非常危险了。”
勾践听说以后赶忙对子贡拜了又拜:“是我自不量力,和吴国征战,现在被打的连会稽的门都出不去。现在我痛入骨髓,每天唇干舌燥的就想和吴王同归于尽。”接着又问子贡解决方案。
子贡说:“吴王这个人好大喜功,大臣们都难以忍受,国家连年战争,士兵都不想再打了,百姓也都心怀怨恨,大臣们都开始各自为战。现在伍子胥因为劝谏被赐死,太宰嚭位居高位。现在您应该把太宰嚭发展成自己的人,让他遮掩您的那点小心思,这是越国现在的办法。现在大王派出精兵和吴王一同出征,另外准备宝物用一种谦卑的方式送给吴王,以迎合吴王的野心,吴王一定会攻打齐国。如果吴王攻打齐国失败,那就是您的福气。如果吴王攻打齐国胜利,那么吴王就会继续攻打晋国。我现在就去拜见晋君,请求他们一起攻打吴国,这样吴国就会衰弱了。到时候吴国的精兵都被齐国晋国牵制,您趁吴国衰弱的时机,一定能够消灭吴国。”
越王听罢喜上眉梢,送给子贡百镒金、一套剑、两套良矛,子贡没有收就返回吴国了。
然后子贡找吴王述职:“我将大王的意见传达给越王,越王差点被吓死了,对我说:‘都是我不好啊,我没爹妈教,自不量力,得罪了吴国。现在被围在会稽出不了门,国将不国。现在多亏了吴王的恩惠,才让我苟延残喘。我受吴王大恩一刻也不敢忘怀,怎么还会有别的小心思呢?’。”
五天以后,越王派遣使者大夫文种前来拜见吴王,说:“我是您远在东海的劳役勾践派遣的使者,现在我家主人听说您要为了大义攻打齐国拯救鲁国,安抚周室。于是打算亲自率领越国全部三千兵士,作为吴王的先锋,冲在第一线。现在先派遣文种送上祖传宝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壮大您的军威。”
吴王非常高兴,把这个事告诉子贡了,问道:“越王现在打算跟随我攻打齐国,怎么样?”
子贡回答说:“不要同意越王的请求。让别国国君率领倾国之众跟随您,这是不义的行为。您应该接受越王的礼物和士兵,但是不同意越王跟随一同前往。”
吴王就同意了子贡的方案,不同意越王同行。
吴王就征召了九郡的士兵攻打齐国。
子贡又再次启程,前往晋国拜见晋君,说:“我听说‘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现在吴国即将与齐国开战,如果齐国胜利,那么越国就会扯吴国的后腿。如果吴国胜利,那么吴国就会转战晋国。”
晋君非常害怕,就问:“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
子贡说:“时刻准备着吴国的到来啊。”晋君同意了子贡的方案。
子贡离开晋国返回鲁国。
这时候吴王果然在艾陵击溃了齐国军队,并且获得了齐国的部分资源。但是吴王并没有返回吴国,却转师想要攻打晋国。
在黄池,吴晋开战,晋击溃吴。
越王勾践听说以后,过河偷袭吴国,驻扎在离吴国国都只有七里的地方。
吴王听说以后,立刻回军。
在五湖和越军战斗,三战三败,连国都都守不住了。
越军包围吴王宫,杀掉夫差和太宰嚭。
越国消灭吴国三年以后,就称霸了。
子贡一出手,就保全了鲁国,混乱了齐国,消灭了吴国,指使了晋国,使越国称霸。
十年的时间,五个国家都出现了变化。
这真是纵横家的始祖啊,完全不像是圣人门下的学生。
原文
吴征会于诸侯,卫侯后至,吴人藩卫侯之舍。
子贡说太宰嚭曰:“卫君之来,必谋于其众,其众或欲或否,是以缓来。其欲来者,子之党也;其不欲来者,子之仇也。若执卫侯,是堕党而崇仇也。”嚭说,乃舍卫君。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
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二三子何为莫出?”
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君之伐鲁,过矣!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其地狭以泄,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
田常忿然作色,曰:“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何也?”[边批:正是辩端。]
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破鲁以广齐,战胜以骄主,破国以尊臣,而君之功不与焉,而交日疏于王。是君上骄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是君上与主有隙,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
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去而之吴,大臣疑我,奈何?”
子贡曰:“君按兵无伐,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田常许之,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而移。’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扶泗上诸侯,诛暴齐而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
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
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而问曰:“此蛮夷之国,大夫何以惠然辱而临之?”
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意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
勾践顿首再拜,曰:“孤尝不料力,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孤之愿也。”遂问子贡。
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国家敝于数战,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面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重甲困于晋,而王制其敝,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遂行。
报吴王曰:“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
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于吴王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孤请自被坚执锐,以先受矢石,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
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
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许其师,而辞其君。”吴王许诺,乃谢越王。
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今夫吴与齐将战。彼战而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
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
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
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
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与越战于五湖。
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
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旨晋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直是纵横之祖,全不似圣贤门风。
补
子贡,即端木赐,孔门十哲之一,曾经担任鲁国卫国的宰相。是孔子学生中混的最好的人,不仅做得高官还是个富豪。
太宰嚭(pi,三声,脾),即伯嚭,楚国贵族。他前期的遭遇和伍子胥差不多,逃离楚国,在吴国担任太宰。然后称为了越国的间谍,勾践灭吴以后顺便干掉了这个间谍。
田常,即田成子,原名田恒,避汉文帝讳改称田常,田氏家族族长。“窃国者诸侯”中的“窃国者”说的就是他。
高国鲍晏,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分别是高昭子、国惠子、鲍牧和晏圉(yu,三声,雨)。
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卧薪尝胆”的主角,有个知名的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子胥,即伍员,字子胥。原本是楚国贵族,因其父亲伍奢被奸臣设计陷害,家破人亡,逃亡到吴国。后成为吴国重臣,攻破楚国国都,将楚王鞭尸。伍子胥多次请求灭越杀勾践,吴王不听,后将其赐死。
大夫种,即越国大夫文种。和范蠡一起辅佐勾践消灭吴国,但是他没能和范蠡一起功成身退,被勾践赐死。
吴王,即夫差。这个人不仅仅是击溃越国,还北上争霸,但是没能争过晋国。后来吴国终于被越国消灭了。
感
冯梦龙这段是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不过这段在吴越那块有点问题。因为从勾践被围于会稽山开始到吴国第一次攻打齐国,这之间大概有五年时间。再到越国灭吴国,大概有小二十年的时间。
伍子胥的死也相对靠后,伍子胥死的时候吴国已经和齐国交手两次了。
而且,晋国实在是不需要子贡出谋划策。
我们知道,整个春秋史实际上就是晋国的称霸史,而晋国主要的对手就是南方的楚。晋国对于楚吴其实是一个态度,不服就干,打服为止。
而当时的晋国正卿是赵鞅就是这样想的。
晋国和吴国在黄池大会上为谁当老大争论不休。最后赵鞅说,能动手就别吵吵了,打吧。打完了就知道谁是老大了。
所以,晋国的策略实在不是子贡能够影响的,就算子贡能影响,也应该去找晋国的正卿而不是晋国的国君。
所以我判断,这个故事应该有杜撰的成分。
但是我们不论其事迹真假,这段也非常有价值。
子贡不愧是“儒商第一人”。
这故事就讲了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把握客户需求”。
第一个故事太宰嚭需要盟友,子贡就告诉他不要做哪些亲痛仇快的事,卫君就自由了。
第二个面对田成子那些拿不上台面的小心思,直接戳破,你打赢了没用,你得打输才能独揽大权。说服了田成子和吴国开战。
第三个面对好大喜功的夫差,告诉夫差越国弹丸之地不值一提,北方齐鲁晋诸国才是争霸路上的绊脚石。
至于再后面对于越和晋就相对比较扯淡了。
所以,我们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对方只会做有利于对方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