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原始而纯粹的率真与不羁的自由,那《烟火漫卷》则是生活的琐碎和朴实的幸福,我对哈尔滨的向往也悄然间生根发芽。
哈尔滨的雾凇,美得如梦似幻,那晶莹剔透的霜花,挂在枝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每一片霜花或许都承载着哈尔滨冬日的一段记忆。
道里的街道,是人间烟火的最佳承载地。那里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飘香四溢的美食。漫步在道里的街道上,随意走进一家小店,点上一份地道的东北美食,听着周围操着浓郁东北口音的人们谈天说地,感受那热辣的生活气息,体会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
阳明滩大桥横跨在江面,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站在阳明滩大桥,迎着风,俯瞰桥下奔腾的江水。想起书中人物在生活洪流中跌宕起伏的命运,他们或坚强、或挣扎,但从未放弃。
哈尔滨哥特式建筑别具一格,尖顶、花窗,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见证了哈尔滨的变迁,是这座城市文化底蕴的象征。中央大街和索菲亚教堂充满了异域风情,是哈尔滨独特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央大街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印记上。而索菲亚教堂那宏伟的身姿,庄严肃穆,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神圣的光芒。走进教堂,听着悠扬的钟声,内心会变得无比宁静。在这里,或许能深切感受到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所产生的奇妙力量。
读《烟火漫卷》,哈尔滨似乎不再是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地名,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魅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