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就像三字经里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在告子章句里,告子认为人性,好比是柳树,行为方式好比是杯盘,使人性具有仁义,就好比是用柳树制成杯盘;人性就好比是水势急速的水流,在东边冲开缺口就向东流,在西边冲开缺口就向西流。所以人性没有善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没有流向东西方之分;人性本没有善也没有不善……
总之,告子认为人性是没有绝对的善的。但是,孟子也对他的想法提出了质疑和反驳,你是顺着柳树的本性做的杯盘,还是伤害它的本性做的杯盘?水是没有东西方之分,但有上下方之分,所以人性本善就像水往低流一样,没有别的阻挡就不会高高溅起或逆流而行,所以,人性不是自己改变的,而是一些外在的行为让它发生了改变。孟子还认为人类生来就有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我认为他俩说的都有道理。因为比方说人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他在娘胎里的时候,是没有意识的,就只知道吸收营养,然后活下去,这也说不清他是善的。
但是一个婴儿,就像一张洁白的纸,不会想着去害人,去算计人,这也是一种善的表现。也许婴儿有时候会打人,但是,如果没有大人“做示范”,他们也不会打人。
但是我并不认为人类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一定是对的。同样是婴儿的例子,如果人生来就有是非之心的话,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小孩会因为一颗糖就被人贩子拐走?政治书上也有说过,未成年人因为心智不成熟,是非感模糊而被网络上的一些“好处”骗了钱财,骗了心智;如果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的话,那为什么会有人还会编写“城管怒殴六旬老人”这种流言,把城管骂的什么都不是;并且孩子从小穿的是开裆裤,如果不是长大,那他们为什么小时候不会害羞……
其实,孟子的性善论没有错,因为他也说过没有人改变或者用形式限制任性确实是本善的,可是,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会少,所以人性本善,很难保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