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早些时候,中国人民银行对于国内外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和ICO网站实施禁令以来,我国对于数字货币一直持有观望的态度。在12月中旬的时候,中央银行的行长在《新浪·长安讲坛》中,针对现在和未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金融风险等做了一个详细的报告,他表示“要在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都知道,未来使用数字货币取代硬币、纸币是一种趋势,“互联网+”概念正在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正在超出为我们的预期在发展,在未来它也是一个大趋势。
不过在2018发展中,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新型数字产业步入熊市市场中,90%的加密币跌幅达到90%以上,如以太坊从1200美元降到最低不到100美元以下。一些随大流的人士断言,未来这些新型币可能都会归零。
对于快速步入寒冬的数字行业来说,会不会在这个严峻的局势中走出?比较难能预测,但是从市场上正在发生的情况来看,数字加密产业永远不会成为泡沫。毕竟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深度了解区块链的人认为,将它引入熊市并非坏事。通过打击和监管的形式,有可能清除空头货币、传销币或其他。让真正可靠的项目可以脱颖而出,并能够重获声誉,创造社会价值。不过消费者和投资者仍然对加密币持乐观态度。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和散户计划在未来的一年内,增加对加密资产的投入量。
作为基础技术的区块链并没有因为这种资产的价值缩水而停止发展。
以太坊被认为是以智能合同和ICO发行为基础的第二代产业链,尽管其价格最近急剧下降,但ETH一直在寻求一种技术突破。最近,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使用zk-Snarks技术、构建新型Python智能合约编程语言“Vyper”、或Plasma项目、部署PoS权益证明机制,同时兼容去中心化以及安全性。以实现在线交易的吞吐量,同时具有去中心化和安全的特征。
在国家的严格监管下,数字资产将在交易市场中快速流通。在解决了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和资产流市场的限制后,将优化整个行业的结构。只有高质量的资产流通才能更好地进入交易行业,落后和无法突破的公司只能是会加速消失。
隐私保护和真实性监督机制、避免信息失真以及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区块链架构都是未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种新型的资产形式使世界各国在监管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竞争局面,同时监管的机制和框架也需要各级政府来逐步的完善。只有清晰的监管体系和监管的执行力度才能够刺激加密数字资产的增值。
其实通过大数据的可靠性和高度流通性,未来人工智能同区块链的结合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加具有扩展性。同时政策的回暖,也会给迎来各行业新的革命和突破,未来的市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