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一词是弘一大师出家前的填词作品,曲调取自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作曲者约翰·庞德·奥特威。
这是一首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乐曲婉转低回,徘徊悱恻,一声声飘入心底,打动着每一个送别的人们。
送别是个古老且永痕的话题,古人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曹操之子曹植的洛神赋里,亦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这首『送别』填词精致,旋律动人。词作者李叔同从多情的才子,到遁入空门终不回头,成为弘一法师的传奇经历,也为这首乐曲增添了些许色彩
某一年冬季,大雪。好友许幻园去访见了李叔同。许是去李叔同处告别,因为他破产了。李叔同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立感慨了很久,有所思有所悟,就有了这首传唱不息的送别填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出家后,陪伴跟随李十一年的日本妻子诚子,跑到寺庙外跪求李叔同回家,这时的李叔同已成为弘一法师。在这以前,两人恩爱有加,相濡以沫。在古旧寺院门前,李叔同连门都没有让诚子进。
诚子知道李叔同不可挽回,归程时托人和李叔同再见一面,二人乘坐小舟在湖中相见了。
诚子问:什么是慈悲,李说,爱,就是慈悲。诚子又问问: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弘一法师无言,转身离去。
多年以后,李叔同的同学黄炎培曾在《我也来谈谈李叔同先生》一文中写道:“船开行了,叔同从不一回头,但见一桨一桨荡向湖心,直到连人带船一齐埋没湖云深处,什么都不见,叔同最后依然不一顾,叔同夫人大哭而归。”
世人都见俗世李叔同的风流才华,亦见空门弘一大师的博大宽怀,唯独很少人看的到,一个世俗小女人的悲伤:她为了挚爱,远离故国,来到充满敌意的他乡,冒着周边人的白眼和口舌,只为了一个爱自己的丈夫。而她连这点却也做不到。
为这篇『送别』,特地查了一下这位可怜的日本女子后来的结局,却发现这位女子留下来的信息极少,可以说是不知所踪。
大概东方文化,已经适应了牺牲弱小,成就伟大的传承。
这是弘一法师遁入空门的一次『送别』吧。
1942年秋,弘一法师或许提前预知到了自己的死期,他提前写好了遗嘱,从容不迫地安排好后事,与刘质平、夏丏尊等一一道别,尽而断食,并谢绝医疗探视,口诵佛号,写下“悲欣交集”四字。
弥留之际,他对随侍的妙莲法师说:“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者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
这是弘一法师的又一次送别。
只不过他的这一次送别,送别的是红尘凡世,是生离死别,一切爱恨过往,随风云散。自此世上无李叔同,也再无弘一大师。
不知道人生有幾個十年,也不知道又有幾段記憶可以跨過十年的距離。十年前的樣子歷歷在目,十年後的生活物是人非。如果一定要我說些什麼來寄託此刻的情感,或許只有子瞻的兩句詞了。相似的情緒,相同的情感,似曾相識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