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人民日报》1971年对美国社会的报道,思考“媒介”与“政治现实”的关系。
1中国媒介当下是否也存在“意识形态”化美国的现实?举例说明。
2媒介与政治关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3媒介的观点对你的政治立场有无影响?如果有,该如何思考这种影响?
帮助思考:1存在。前段时间中国各大媒介关于希拉里和特朗普为竞选美国总统的一系列报道,重点大多放在各方支持者的游行示威等过激行为,高价竞选总统的巨额花费以及竞选者间相互的攻击谩骂互揭黑历史造成美国民众的不满等混乱场面,上演一场现实版的《纸牌屋》;对美国上任总统奥巴马政治政策取得结果和军事等方面不是太好的总结;到目前对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后“推特治国”等明里暗里的文字讽刺都体现着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现象。
2①媒介与政治形式高度统一,如中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党报党刊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报道内容紧跟党的最新动态;②媒介与政治形式分裂,如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位后因在此之前与美国传统媒体的种种矛盾使得媒介对特朗普的继任及相关报道并不是那么欢迎和“友好”,特朗普本人对美国大部分媒介也不满意;③媒介客观的陈述事实,与政治划清界限。
3有影响。这种影响有利有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近期韩国总统朴槿惠被罢免职位,中新网等媒体从2016年的韩国总统“干政门”事件,韩国三星副会长李在镕涉贿,韩国部署萨德系统及“乐天”的反应,详细且连续的报道,给人以美、日、韩穿一条裤子封锁打压中国发展的印象。从这方面来说使我们对他国的人事物潜移默化造成反感,影响我们对商品、影视剧、旅游地等的选择,同时也会造成我们不清楚外国国内普通民众对中国的真实想法——他们或许没有恶意。而与此相反的另一面对俄罗斯尤其是其总统普京的多数正面报道,让我们对俄罗斯有种亲切感,但阅读其他人去俄罗斯的文章感想后发现有的俄罗斯人比如过海关时会对中国人刻意刁难。因而会产生强烈地心理落差。
媒介的观点会标签化,固化我们对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第一印象,从而造成刻板形象,影响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继而造成行为偏差,最后可能反作用于我们。
总之我们应该多渠道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事实,多思考,最好有机会亲身实践,田野调查,看清并妥善利用媒介信息这把双刃剑,尽量减小媒介对我们认知的某些错误诱导,结合自身筛选正确信息为己所用,并且不因媒介的观点轻易确立或改变自身的政治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