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的政治课本上,有一道简答题,关于“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内涵等。
上了大学,遇到的人形形色色,我的空间和朋友圈里也充满了各种各样或同或异的观点,尤其是在近期社会热点的问题上,你很容易发现一个对手——你们观点不一,甚至完全相反。
去年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出来后,我实在看不过空间里一位同学的言论,和他在评论里辩论了几个来回。
呵,年轻人,血气方刚,忍不住。题外话。
一年内,我知道了什么叫做“精日”分子,“仇国”分子,也见到了数位“愤青”和“爱国人士”。我接触到的也大多是同龄人,惊异于各位同学/朋友/陌生人的思想竟如此不同,我上高中还有更小的时候真的以为大家和课本上的中心思想是几乎一致的。不知道到了社会上,彼此的“流派”是否会更杂乱,更加无法统一。但我知道《少年中国说》的现实意义了,少年人们的想法往往代表的是未来的方向,所以关注当代青年人的想法是十分必要的,说不定可以预测未来。
我还是想借《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比较喜欢听电影背景乐,谈不上专业,只知道好听不好听,合不合耳朵,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留意了一下刘马二人太空行走和最后地球新征程两处的配乐,准备回来搜原声碟听。
哪想到一看评论,不少都在讨论作者阿鲲有没有抄袭,抄袭《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等科幻电影。评论里不少人站在作者这边,提出科幻类电影需要如何如何类型的配乐和节奏、处理手法(专业术语),所以大同小异(意思大致如此)。
笔者实在不会分析音乐抄袭的问题,但我注意到评论里有一个词“自卑感”。这位网友的意思就是,或许我们不应该那么自卑,而是需要相信国人也能做出这样优秀的配乐。
我想到近期看到的关于《流浪地球》的推送、评价等,不少都提到了豆瓣恶意刷分,部分观众认为这是部十足十的烂片,部分网友评价这部电影离高端科幻片还有遥不可及的距离等等现象。
之前我也有一篇日结短记,提到了空间朋友圈里的“两极分化”现象。
我可能就是个普通人,总结不出多少大道理,升华不出什么内涵,我只是就个人的角度讲,我喜欢这部电影。
而关于民族文化自信和自卑的问题,这是现在不管任何新发明新创造(国产)身上我都能看到的东西,我初识觉得气愤、不解,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要诋毁自己国家的产品?我们国家从“中国制造”走到“中国创造”很容易吗?可是看得多后,我又能理解一点。就像这部电影,我看到它好的一面,但我也能意识到它的不足,它为何被诟病。
我的空间朋友圈里,有一位同学总是发表一些“社会正能量”的东西,有一位同学热衷于转发一些从twitter、ins上发表的对于国家或是社会“质疑”的东西(他欣赏国外,至少我目前看来是这样),他们明撕暗撕过好多回,我也就当看个辩论赛。
我从他们的身上,也能看到现在网络上一些网友的样子,他们各抒己见。但我需要强调一点,有的喜欢给gj、zf挑毛病的人,可能不是不爱国,相反,他就像古代的言官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苛刻”来改善这个社会制度。虽然我觉得做人还是需要看到一点积极向上的东西,热衷于发表偏负面、偏阴暗言论的人,我只能祝你从生活中多找点乐子了。
笔者学工科的,专业还算和“高精尖”沾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很多国外先进的发明,与国内目前的前沿科技进行对比。而与同学的日常交谈中,就思想层次方面,也会与外国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比较。就像我上文所说,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我们也看到自己的进步,甚至我们看到外国进步就有点着急,因为我们怕自己赶不上,“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简直深刻地烙印在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回到《流浪地球》这部影片,一些人觉得这堪称中国重工业科幻的里程碑,另一些人觉得这只能谈得上粗糙能看,一些人觉得另一些人跪舔国外过于自卑,另一些人觉得一些人盲目自信狂妄无知。
唉……真的是出点“新玩意儿”都要吵吵好一阵。
我看得有些麻木了,觉得随他们吵去,但今天在音乐评论下又看到了不得感慨良多。
标题不算很好,我也只是直接想到了。
笔者的观点,也不是想什么“思想统一”,这本该是“百花齐放”的东西,千篇一律那是思想控制。
笔者只是希望,大家或许可以多想想,多看看,思想也是需要改变的,进步的。如果不能改变,笔者就只是希望,大家少吵点架,嘿嘿。
2019.2.27
蒲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