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在好友的朋友圈里第一次听陈行甲这个名字,上网一查,对于他的人生故事略知一二。带着一份好奇,阅读了他的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七章文字记录的都是他的人生经历,像故事却又不是故事,字里行间描绘出的每一帧画面都是那么的真实,无一不让人泪目。
时隔两年再读他的书籍,依然那样温暖,那样感动,读着他的文字,洞见着自己的人生,也许是文字太过于真实,因此才如此感动,但油然而生的更多是敬仰之情。
在作者的生命中,有两个重要的女人影响着他——母亲和妻子。母亲给了他生命,教会他以一颗悲悯之心去做人,妻子放弃体面的工作,一生追随于他,一路走来,他踏着母亲走过的路,干净做人,廉洁为官,从事公益的旅途中,妻子支持并鼓舞着他一路向前。
在文字共和国里,作者写母亲的善良,写母亲的勤劳和干净,正是童年时代的印记让他一生追随初心,无论是为官还是从事公益的路上,他始终不忘母亲的谆谆教诲。
读到这里,我似乎也看到了二十多年前母亲的模样。儿时的记忆里,家门口隔三差五就会走过一个乞丐,每每此时,母亲都会毫不吝啬地给乞丐一个馒头或一碗饭,她总是说这些人其实也很可怜,如果不是被生活所迫,他们怎会走到讨饭的地步,东家施舍给他们一口吃的,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正值午饭时刻,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上门乞讨,母亲将桌上的每一样饭菜给老人盛了一碗,她说那天也算是老人过了一个年吧。饭吃罢,老人将自己布袋里发霉的几块馒头送给了我们,说是让我们家的牲口去吃,母亲见状,特意多给了老人几个包子和油饼。二十多年过去了,老人步履蹒跚渐行渐远的背影,至今我还历历在目。
作者的人生像是一个传说,却不是传说,在他担任巴东县委书记的五年时间里,他硬是用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将老百姓冰冷的心暖热了。读着别人的文字,想着自己的故事,书中的每一帧画面都在演绎着人生,生而为人,一颗悲悯之心难能可贵,在这个世上,很多人都是被生活所迫才走了常人不能走的路。
刹那间,我想到了自己的身份,面对班上的某些孩子,不得不承认我曾经埋怨过家长,责怪他们不管孩子,慢慢地我也体会到不是他们不管,而是真的无能为力。面对生活,他们陪伴孩子和挣钱不能兼顾,或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对这些孩子耐心一点,宽容一点,让他们在学校里努力学习,以此宽慰他们辛勤劳作的父母。
有人说:读书就好像在心中放置了一盏明灯,这盏灯能照亮自己内心的幽暗;读书也好像是在自己身后放了一面镜子,让自己看到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人与人的际遇不同,但所处困境都大抵相似。
读完《在峡江的转弯处》一书,我的内心也多了一份柔软,书中的文字告诫自己以一颗悲悯之心对待世界,当我们努力奔跑的时候,也要静心想一想,自己生活的意义,只愿这本书能带给每一个人温暖,让每一个人能在文字中找到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