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放学的孩子们,三五成群的靠着校园的围墙,席地而坐,他们从书包里掏出东西把玩着,交流着。眼瞧着,孩子们那各式各样,色彩艳丽的书包。我悠悠地想起了上学时的第一个书包,那里装满了我儿时的快乐。
印象中的第一个书包五块钱,是父亲赶着马车,顶着烈日,沿街串巷用卖西瓜的钱买来的。捧着书包,我像得到了一个珍宝,轻轻抚摸着,细细端详着。它是那种绿色的小挎包,帆布料子做成,上边有个盖子,长宽大约大30厘米,背在身上,有点像电工包。平时,书包里除了仅有的几样书本外,还有花花绿绿的小贴画、毽子、沙包。
那五颜六色的小贴画,物美价廉,是农村孩子非常喜爱的娱乐品。在《西游记》《聪明的一休》《葫芦娃》的人物贴画里,我最喜欢“孙悟空被师傅逐回去”的那一张。往日里孙悟当威风凛凛的模样不存在了,只见他双膝着地,眼里含泪,满脸虔诚,求师傅收回命令,不要赶他走。但师傅心意已决,孙悟空只要转身离开。我每看一次,眼泪都会不争气得流出来。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在一起边翻看贴画边议论,都埋怨唐僧对孙悟空太过分。替孙悟空感到不值。
多数情况下,我和小伙伴会聚在一起,将挑选出来的小贴画,小心翼翼地揭下来,慢慢地贴在各自的日记本上,接着用手抻平,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当时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在一抻一回间品读着每个故事,仿佛抚摸着自己的快乐童年。
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的放飞着。有玩跳绳的,有玩拍三角的,有几人合作“攻城”的,我拿着毽子玩。我把毽子熟练地往空中一抛,当毽子快落地时,我猛地一抬脚,毽子便稳稳当当地飞了起来,它再落下来,我再踢。就这样,脚在一起一落间不停地运动着;我的目光紧随毽子上下移动着;头也有节奏的一上一下的来摇动着。毽子一直在我的脚上美妙的飞舞着。一旁围观的同学,不时地发出“啧啧”地赞叹声。我踢得更欢了。快乐的时光总觉得很短暂的,还没玩够,铃声响了。
为了尽兴,放学途中,我和小伙伴寻一处空地玩起了掷沙包。只见中间的伙伴,在沙包的投射下,像一只翻飞的小鸟,灵活着左躲右闪。我们也不会次次空投,正当她为胜利而欢呼跳跃时,只见另一个伙伴瞅准时机,喵准目标,“嗖”地一声,沙包划过,正中她的身体。她撇撇嘴,挤挤眉,下场了。就这样,我们轮翻玩着,直到天黑,听到大人们的叫喊声,我们像惊吓的鸟儿,各自奔回家去,散下一路坏笑。
“在干嘛呢?”路过的朋友喊了我一声,正陶醉在回忆中的我的思绪被拉回,再次望向远处,围墙外的孩子们已经走远,留下一个个背书包的身影。
儿时的一些记忆渐渐变得模糊,但那盛满快乐的小书包能穿过厚厚的岁月的浓雾,清晰地显现在眼前,恍如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