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几欲想写这样的文章,或因认识不足,也因词穷,几度欲说还休,屡屡作罢。也因词穷,几度欲说还休,屡屡作罢。今天,对于这个问题的灵感,还要感谢在小微的这段时间。
每次与他人接触,总碰到一些朋友感叹:“这个社会怎么这样,皆为利来往,人情味越来越淡。”这样的感叹,从某种角度来说,有一定的道理。那就是,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社会,而把自己撇出这个关系圈中。这样的说法就像是上帝在遥远的天际,观察自己创造的人类,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评价这个社会。
那到底怎么来看人性与社会这个辩证的问题?那这就离不开人性这个东西。人性到底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如果真要理解透彻,就一定要把自己的认知置于社会当中,而不是像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去旁观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所谓人性,应当分三个层面,一是人看待别人的态度,二是人与人接触的性情,三是人看待其他东西的观点。
那问题又来了,人性是一成不变的,还是随着某种食物一起变化?这就又涉及到了千百年来全世界关于“人善论”和“人恶论”的思辨。在这里就不再赘述这两种观点的来源、涵义等这些基本的认知。在我看来,人善论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哲学,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而人恶是一种演变的哲学,是观察这个社会实际的运作得出的。在这里,我不批驳任何一种,也不赞成任何一种。人性应当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因为某种因素的影响,而诞生的。这种诞生的人性,不会轻易改变,但,可能会因为未来出现一种根本事件的影响,重新诞生另外一种人性。这就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内涵吧!
好了,现在该来探讨人性和社会的辩证吧。每当你发出前文的感叹时,你该这样想想:“我有没有变?我会不会变。”每当看那个经典小品(让座),就会想到这个哲学辩证。高中时候学的哲学问题,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社会的变,也是全世界之人性变的集合。如果你的人性是善,他的人性也是善,那社会的变,还会让你感叹不已,那应该是赞叹不已。
当然,伊甸园是不存在的。如果你在穷其一生寻找伊甸园,还不如自己去创造一个伊甸园。努力引导自己和周围的朋友,使自己的人性向善,当量变到一定程度,质变一定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