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讲讲妇女朋友的一些难言之隐的食疗方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首先就是痛经,痛经是月经前或经期出现的身体不适状况,包括周期性小腹疼痛、痛至腰骶甚至昏厥。 痛经与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过多、子宫内膜脱落、子宫颈口狭窄、精神紧张、内分泌紊乱有关。妇女痛经时,使得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炎症等病理变化,反映在舌头上,往往出现紫绛色或有瘀斑、瘀点。
1.偏方秘方。 金荞麦根5 0克(鲜品7 0克,效果更佳)。于月经来潮前3-5天煎服,每剂煎约5 0 0毫升,每日1剂,2次分服,连服2剂。2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适用于原发性痛经。
生艾叶1 0克,红花5克。同入杯中,冲入开水3 0 0毫升,加盖,2 0-3 0分钟后服下。经前1天至经期连服2-3剂。如未见效,下次月经来潮继续服,直至疼痛消除。
制香附、当归各1 5克,元胡1 0克,肉桂6克。在月经来前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也可研末炼蜜为丸,每丸1 0克,每次服1-2丸,1日3次,连服数日。经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
当归、益母草各1 5克,丹参2 0克,川芎6克,细辛5克,白芍、泽兰、元胡、乌药、白芷各1 0克。水煎,每日1剂,经前1周服,连服6剂为一疗程,共服3个月经周期。
当归1 2克,川芎6克,丹参1 5克,五灵脂、香附、蒲黄、白芍、桃仁各9克,九香虫4.5克。共研细末,于经前3天服下。每日2次,每次6-1 0克,也可煎汤服用。
制香附、元胡、益母草各1 5克,白芍1 2克,木香、当归、炒五灵脂各1 0克,白芷、川芎、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小茴香(炒、研细末)、当归各1 2.5克,枳壳1 5.5克。水煎去渣,2次分服,服时另冲入小茴香末6.5克。每次经前连服4-5剂。
2.日常调理。 注意保暖 保持身体暖和,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松弛肌肉,尤其是骨盆,可用热水袋和热毛毯来缓解疼痛。
注意卫生 经期要勤换卫生巾和内裤,以免感染细菌。
禁止房事 经期行房事,能加重疼痛,还能增加感染几率。
其他注意事项 禁止涉水、游泳、冷水洗漱或洗衣服。
3.食疗调理。 (1)玄胡益母草煮鸡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鸡蛋2个。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鸡蛋熟后去壳,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吃鸡蛋。具有通经、止痛经、补血、悦色、润肤美容功效。 (2)乌豆蛋酒汤: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3)姜艾薏苡仁粥:干姜、艾叶各10克,薏苡仁30克。将前两味水煎取楂肉15克,桂枝5克,红糖30~50克。将山楂肉、桂枝装入瓦煲内,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时,加入红糖,调匀,煮沸即可。具有温经通脉,化瘀止痛功效。适用于妇女寒性痛经症及面色无华者。 (6)姜枣红糖水:干姜、大枣、红糖各30克。将前两味洗净,干姜切片,大枣去核,加红糖煎。喝汤,吃大枣。具有温经散寒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及黄褐斑。 (7)姜枣花椒汤:生姜25克,大枣30克,花椒100克。将生姜去皮洗净切片,大枣洗净去核,与花椒一起装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汤。饮用,每日一剂。具有温中止痛功效。适用于寒性痛经,并有光洁皮肤作用。 (8)韭汁红糖饮: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汁内即可饮用。具有温经、补气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并可使皮肤红润光洁。 (9)山楂酒: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将山楂干洗净,去核,切碎,装入带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紧瓶口,浸泡7~10日后饮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间每日摇荡1~2次。有健脾、通经功效。适用于妇女痛经症,并可促进身材和皮肤健美。 (10)山楂葵子红糖汤: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红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齐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煎或炖,去渣取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和血悦色功效。适用于气血两虚型痛经症。此汤宜在月经来潮前3~5日饮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11)月季花茶:夏秋季节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红色半开放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品。将其泡之代茶,每日饮用。具有行气、活血、润肤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等症。 (12)红花酒:红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红糖适量。红花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红糖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盖密封,浸泡7日即可饮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饮服20~30毫升。具有养血养肤,活血通经功能。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痛经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