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写一篇随笔,但是憋了一个小时也没想好主题,那干脆先写复盘吧。
根据上周的计划,本来我该写一些有关工作和寓言改写相关的文章的,但是我全没按照计划来,主要是写了两篇读后感和一篇对以往经历的心得吧。
《我与爱因斯坦的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是分享了关于爱因斯坦社会观点的学问。我个人感觉是受益匪浅,其实虽然爱因斯坦是个科学家,但是他那篇文章里的很多观点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来说很有帮助。我在表达方面,选择了一种边分享,边理解,便输出的形式,感觉理解和输出的部分还不够丰富,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感悟还不够彻底,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积累得不够多,很多可以思考的点都没有触到。
其中有个点我表达出来了,我自己还是蛮高兴的,即“我们是否应该在社会中放弃自己原来的性格呢”,但是在整体行文的感觉上还不够流畅,这一点的转折或者叫冲突还不剧烈。下回写这种文章的时候,还是要再多思考一些。
《你最好不要比我好》这篇其实分享了我自己当兵时候的一个经历,其实我很早就想系统地写一下自己的军旅生涯,但是总是迟迟地没有动笔。那个公众号的标题一下子让我想起了那个故事,在整体行文来看,有点派流水账的意思。到描写自己心理的紧要处了,却写得少得可怜。但是整体写起来还是蛮开心的,有渐入心流的意趣。
就我来看,写作本来就该是一件爽快的事情,抒发自己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或是想法,表达自己内心最想要说的话。如果在意阅读量,点赞数才完成的日更任务,其实也就没有必要了。
另外我觉得,其实点赞数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其一是因为本来我们写东西出来也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嘛,跟我们一样喜欢我们的文笔、用词、修辞、表达的人,毕竟也是少数,因此相较于点赞而言,我更希望是有简友能够对我的文字留言或者提问。
其二可能是因为或许不是我们写作的水平不高,只是我们创作出的作品,跟欣赏他的人不在同一个层次。就像梵高一样,孤独的梵高究其一生也没有卖出过几幅画作,但是他的画作在之后的几百年里持续地大放异彩。我虽然不敢自比梵高,但是梵高的这个故事却能带给因点赞数少而受挫的我一点特殊的鼓励。因为我自觉还是有几篇文章写的还算可以。(笑)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还是会继续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