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家公司负责招聘面试的人资主管问了我一个问题,有些岗位比如销售、技术的,找不到合适的人,怎么办?今天仅从社会招聘的角度系统分析一下。
首先破除“散点思维“,建立”公式思维“
散点思维的典型表达句式:唉,对了,你看这样行不行?这种靠灵光乍现获得点子的思维习惯,就是散点思维。散点思维是偶得的,质量不可靠,挂一漏万的。公式思维就是找到准确描述经营逻辑的“公式“。比如,销售漏斗公式就是其中一种,销售=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价格=成本*定倍率;用户忠诚度=(我提供的价值-他提供的价值)+转移成本。
破除散点思维,建立公式思维时,整个世界在你眼中,不再是一个个“要素“,而是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用数学公式,来表达”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
其次建立招聘公式。新员工保有数=合格候选人数*甄选支持率*报到率*留存率
合格候选人数=招聘渠道数*均合格简历数*面试率
甄选支持率=(合格甄选官*人均甄选数)/合格候选人总数
留存率=(培训留存率+试用留存)/2
最后,分析影响因素。一家三百人左右的中小企业,偶尔会在意留存率的问题,大部分集中在合格候选人数和甄选支持率上。在此重点分析这两个影响因素:
1.招聘渠道数,开通多个渠道,从企业内部推荐和外部招聘双管齐下,主动挖掘人才。根据此次面试官的表现,目前该企业没有这个思维,最起码没有做到从面试的候选人背后挖掘人才。同时,他们没有内部推荐制度。
2.均合格简历数,不同的岗位,渠道来源会有所区别,比如销售人数,可能在几大互联网招聘平台上就能找到很多的候选人,而技术人员,则是需要用其他的渠道深度开发,建立自己行业的专属人才库。招聘专业人员需要定期用数据分析,找到这些来源的规律。另外,分析已入职的合格人员,是分别用什么样的标准筛选的简历,总结这些标准,应用在之后的招聘简历筛选之中。最后就是招聘专业人员的投入度,招聘是人资的基础入门项目,也是苦活,每天盯着各大平台筛选简历、电话沟通,定期与优质的外部人才互动,是必须要做的,这不会分上、下班,工作日和周末,心情好与情绪低落,销售你所在的企业,而不是搬个小凳子在门口等。
3.面试率,电话通知面试,会来多少人?分析之前的数据,修订、完善邀约的话术;面试的流程是否给面试者留下好印象?公司的品牌是否在线上、线下有积极正面的展示?强调一下与前一个环节的配合度问题,很多企业的筛选简历和通知面试,与面试官不是同一个人,通知面试时苦口婆心的劝候选人来参加面试,面试时面试官“草菅人命“、敷衍了事、高高在上的情况屡见不鲜。要么,用统一的标准筛选简历,要么面试前先就候选人的简历沟通一轮,达成共识。做人资,始终要对人保持敬畏。
4.合格的甄选官,这关系到人才的质量,以及留存的概率。首先是企业是否有每个岗位的用人标准,面试官是否清晰这些标准,是否有方法识别符合标准的人才。其次,如果管理这些面试官,提升他们的能力。
5.留存率方面,尤其要注意试用期管理,每一步的新员工关怀如何设计,既不会让业务部门领导感到被冒犯,又能帮助新员工融入团队,适应企业文化,快速的做出业绩。
人资的活,大部分是虚的,影响的是人的感受,不像研发技术和销售那样业绩可见,要想做到有结果,必须做实。系统思考,加上每个环节做实,才能出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