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会 中原焦点,高级七期讲师八期中级九期、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 2022.4.17坚持分享第1487天
第七课 态度形成与转变
有时候我们的语言行为是希望改变对方,改变自己是神,改变别人是神经病,但我们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话语合适的环境,不以该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都先别想着改变对方,了解他欣赏他尊重他,才会走进对方心里,才能了解更生层次的想法看法,思考准备,做到做不到会怎么样,态度就会发生改变。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也要筑基。
第一单元 态度概述
一、态度概念分析
(一)定义
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这件事你怎么看,怎么想,怎么认为,能说说看吗,我们有理解基础,对方也对自己有更多了解,情绪情感流动,讲和不讲是不一样的,倾诉即聊愈。一定共情一定做一些事情吗,更重要的是安全温暖放松,合适的问话,思考更有深度,聚焦未来和解决。一切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一。
改变不会那么快,家长也认错了,道歉了,孩子怎么还不变。态度比较稳定,需要慢慢来。
咨询也是一个过程,认知,理解,角度,思维模式慢慢改变。
冰块,坚冰之下必有暖流涌动。
关注白扩大白,但不是要消灭黑。
家长咨询师稳下来,改变可能就会发生。学习也一样,急功近利,沉不下心。
反应倾向,喜欢还是厌恶,无所谓还是很担心,挑剔和接纳。
(二)特点
1.内在性 内在心理倾向,尚未显现于外内心历程或状态。
成人比儿童能掩饰,一般不表现出来。路上碰上同事。待客的最高规格是一起在家包饺子。对老公不满原来是希望他能帮自己,这几天自己太忙了。方法可以是写分享写笔记聊觉察。
2.对象性 总是指向一定目标,具有针对性。态度对象可以包括人、事、物、观念
3.稳定性 形成会持续、不易随便改变
咨询时保持未知、好奇、身后一步引导
(三)态度的成分
1.认知成分 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
2.情感成分 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应
3.行为倾向成分
态度的A、B、C模式
A(情感) B(行为倾向) C(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a事件b情绪感受c认知,不是外界本身,而是我们的认知
走在路上看手机,有人给你头上一巴掌,下意识愤怒(情绪)、想打回去(行为),然后理性,谁干嘛打我(认知)
帮助来访者,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能进得去。
◆一般三种成分协调一致
◆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决定行为倾向。和情感垃圾人保持距离。单身女性,带着家人孩子,不要激怒情绪垃圾人。不要激怒坏人。和爱人相处,冲突,女性,你给我说清楚,其实说不清楚,带着情绪说的话特别伤人,虽然说暂停不容易。
行为和行为倾向是不一样的。危机评估,只是想,还是已经有计划或行为。
(四)态度与行为
人们的日常行为常常与态度不一致。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边吃饭边喝水、吃咸菜、吃方便面、抽烟有害,但扔吞云吐雾,晚睡不好,仍熬夜。
态度与行为关系比较复杂,一般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也受情境、认知、过去的经验与行为的影响。
(五)态度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个体核心的信念体系,是个体评价事物与抉择的标准,是关于什么是值得的看法。
态度与价值观有根本的不同。
一方面,价值观更抽象和一般,更稳定和持久,更不容易转变。
一方面,价值感不像态度有具体的直接的对象,也没有直接的行为动力意义。
价值观---态度---行为
二、态度的功能
1.工具性功能
个体倾向于形成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通过态度表明,有利于己 ?
表明态度,对方才知道你的需要什么。表明担心影响关系。不表明就不影响关系吗?
让对方猜心思,猜不到,憋到一定时候,发火了,他不知道你已经有情绪好久了。导火索其实不一定是这件事。平时表达我想要啥,不是我不想要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
2.自我防御功能
有利于自我防御功能的态度。利于自我形象和价值的确定、减少焦虑、消极情绪。
老婆辛苦了,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最怕是没有语言也没有行为。吵架比冷战强。吵架也是表明态度。也是一种沟通的方式。有条件的分房、没条件的分床、同床不同被,同被背对背。
吵都吵不起来,完全不发火,永远不知道他想的啥。但找到适合的,也许有的人就需要这样。
示弱并不代表真弱。不要刺激老公弱,暴跳如雷。被说了,对呀,我就是很弱啊,你是咱家的顶梁柱。
3.价值表现功能
主动表现社会价值(学者撰文发表言论),表明态度,显示社会价值观
4.认知功能
通过态度来赋义
建构一件事情,我们的世界就是建构出来的。赋予一件事情意义。
三、态度的维度
1.方向
态度指向:肯定指向或否定指向。是与否、赞同与反对、接纳与拒绝、喜欢与厌恶。让我们动情绪的地方是我们在乎的。试着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别人家的孩子,平和,看好的多。
不给熟人做咨询。
2.强度
态度方向的程度。多数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态度强度的测量。强的不容易改变,弱容易改变,了解强或者弱,有没有改变,最开始什么感受,现在什么感受,变化怎么来的?了解强弱差异,对改变有帮助因素。谈开这些事情
3.深度
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卷入太多,改变不容易。喜欢异性,也是万幸。喜欢到了什么程度,什么情况,如果很深,不要说立马分手,就会推。顺其自然,叫到一起,请吃饭。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年轻女孩儿斗不过。听他的想法尊重。
同性恋,思想更开放,网络影响,交往方式,圈子。
4.向中度
在态度体系及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5.外显度
态度在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的外露程度
四、态度的形成
美国学者凯尔曼提出
1.依从(行为倾向):
没有压力行为卷入顺着,让他感兴趣,不讨厌,接触多了,内化,商场里试吃试喝。
商家让老年人参与,没有压力,认同后,从认知到认识,骗老年人棺材板钱。常回家看看。
儿童也一样,先试着谈谈琴,听音乐。
◆在社会影响下,外显行为表现与别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
◆无深刻认识和情感,表面,受外部支配。表面的暂时的权宜之计,是一种印象管理策略。
2.认同(情感):
◆指喜欢某人或某群体,内心乐于保持一致。自愿接受观点、信息、群体规范,自己与他人一致。
◆形成一致,主动趋同,基于喜欢。情感因素起明显作用。
3.内化(认知): 行为(自我卷入)-认同(情感)-内化 ,不要一开口就用指责等语言破坏掉关系
◆把情感认同与信念、价值观结合,理智判断形成
◆以认知为基础,情感是中介
态度形成的最后阶段。
第二单元 态度转变
一、态度转变模型
霍夫兰德等人(C.Hovland,1959)提出了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爸爸妈妈重要,但说话的方式不合适,还是会影响关系。不容易改变。
情境也更重要,求婚,去菜市场吗,浪漫环境优美才能有可能改变。
二、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一)传递者 沟通信息的提供者 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
1、传递者的威信
(高低,相似性,越高效果越好。如咨询师自信与专业程度)
更容易相信相似的。感激来访者,成长我们。不用刻意包装。
2、传递者的立场(中国式劝架)
(你在替谁说话?)(自我服务?中立的?自我牺牲的?)
你爸也是为你好,你的立场要和谁说话和谁一伙儿。老师太渣了,老师太傻了,老师误解我。你如果说,咋这样对老师说话。
3、说服意图
(你有什么目的?)感觉不好,刻意影响,不要操控,就没有阻抗。
没有阻抗的来访者。来访者自我保护、贴着慢下来目标、倾听失败澄清了解
对孩子,放下所有期待,保持好奇,尤其对自己孩子,问问想法。说说不想上学了,听听就算了。说教育制度不好,
4、说服者的吸引力(明星代言广告)
谷爱凌。肖战代言的眼镜,提前订货。
(二)沟通信息 态度是意识到自己的态度与外在信息差异后发生转变。
1、信息差异
(威信高,信息差异较大转变大;威信低,信息适中转变大,睡眠者效应)
威信高,说大信息, 心惊胆战。相信。 威信低,人微言轻,说适中的,不然,哗众取宠。
威信高,最开始影响力大,慢慢就小。
2、畏惧
(畏惧程度与转变效果为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畏惧信息能取得较好说服效果、抑郁症)
小时候怕爸爸,青春期反抗。青春期打骂爸爸。弯腰拿板凳砸孩子,孩子比他爸爸快,板凳砸爸爸,鲜血直流,爸爸嚎啕大哭。有一点畏惧可以,怕背后有爱。
3、信息倾向性
(一般公众:单一”洗脑”;文化水平高:双向正反两方面;哄孩子,哄大人)(卷入浅,单一,卷入深,正反两方面)
洗脑,封闭环境,信息单一性,精神恍惚,大晚上睡不好觉。有的人容易催眠,不要崇拜谁,感谢自己和家人,拥有独立的自我。pua否定打击,一些女孩儿被渣男pua,学员被老师pua,恋爱工作学习也会。父母对孩子也会pua
4、信息的提供方式
(有事见面说)口头比书面,面对面比大众传媒,背景的支持性信息?
地面咨询效果更好,通过视频音频也行,但绝对不要做文字咨询。
(三)接受者 态度转变的主体,一切说服的努力,只有为态度转变主体所接受,才能发挥作用
1、原有态度与信念的特征
◆既定事实/根据直接经验形成(郑州市交通总是很通畅)
◆与个体需要密切相关(劝告坐公交车者不要挤)
2、人格因素
◆自尊水平高、自我评价较高 依赖性较强容易接受。自尊水平低,找高一些的
3、个体的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心理惯性、保留面子等心理倾向 拒绝他人说服影响态度转变。
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
(四)情境? 沟通和说服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进行的,还有情绪。
1、预先警告
◆不坚定,卷入低,促使转变;重要利益相关,抑制转变
2、分心
◆分散对信息注意,减少阻抗,促进转变(良好形象的促销员)
◆分心干扰说服过程(促销过程的噪音太大)
3、重复
◆沟通信息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倒U型曲线关系(脑白金广告)
中等频率的重复好,过犹不及。
三、态度转变理论
海德平衡理论。个体p--他人o--另一个对象x po重要
(一)认知失调论
◆认知失调4种矛盾:逻辑、文化价值、观念、新旧经验
◆减少、消除失调途径:改变、否定失调一方,引入、
增加新因素,降低失调双方强度
(二)社会交换论
◆态度转变的关键是诱因的强度:得失权衡
专栏
◆逆反心理:超限(逃避)/自我价值保护(留面子)/
禁果(禁书,好奇)
◆角色扮演与态度转变(行为影响态度,自我卷入影响态度)
逆反心理:
心理抗拒反应。
1.超限逆反。
超过一定限度,个体有压力,甚至是伤害,采取措施逃避。
如,每天山珍海味倒胃口;父母喋喋不休子女不胜其烦。
2.自我价值保护逆反。
自我价值和尊严对人的生活具有特别的意义。当外在劝导或影响威胁到人们的自我价值的时候,人们就有意无意进行自我保护,对外在的影响起对抗的反应。
如,父母站在权威的立场上批评或否定子女,不留面子,自我由于自我价值保护逆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和别人闹别扭,以显示自己的尊严和力量。
3.禁果逆反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被禁食的果子特别甜,被禁止的事情偏有人做。某些电影、书籍越禁止越畅销。
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态度转变。
第三单元 态度测量
一、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间接测量)
1.量表法
2.投射法,摩根主题统觉策略tat成就动机,罗夏墨迹测验精神疾病诊断。
3.行为反应测量法
◆测谎仪的工作原理
◆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个体的身体距离、生理指标来推测他的内在态度。
亲近或疏远
二、讲故事:
图中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
图中的人物在想些什么?
故事的结局会怎么样?
三、看图讲故事
看图解读
看图解读,不同观点角度,背后理解思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