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初二的时候,腾讯QQ的小企鹅刚开始流行。
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以拥有一个1开头的短位号码而自豪,同学之间,说的最多的就是你QQ号几号?加个好友呗?你多少级?几个太阳?你能开几个群?私底下带着手机的同学也常常千方百计地挂Q升级。更不论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总是承担着同时挂多个号升级的重任。
当然,连带着QQ空间也被众多90后钟爱,各种装扮,日志心情,留言板,背景音乐,访客,似乎每一个话题都能说出来很多很多,而朋友之间的评论与互动也似乎是那个年代最IN的事情。
后来QQ列表里加的好友越来越多,不断分组分组,最后到了即使分组也完全整理不过来的状态,更遑论能有几个时常保持联系。与此同时,小企鹅以每年一次成长的速率不断更新,隐身状态,只对某人隐身,隐身对其可见,互删号码,上线提醒……各种点子花样层出不穷……直到今日QQ的功能还在完善和改进,只是我已经很少再使用。空间的日志早已停更,留言板删除地很干净,好友列表里的很多头像已经长年没有亮起过。当然,我也一样。原因很简单,隔着网络与屏幕,即使你发了一个微笑,我也感觉不到丝毫温暖。仅有的热情在这反复的传递中被电流消耗殆尽,直至精疲力竭。
几乎与此同时,博客突然之间闯入我们的视野,隔绝了好友,隔绝了熟悉的圈子,能看到,读到你文字的都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这样一个让人肆意挥洒心情的地方似乎一夜之间满足了许多新潮儿的要求,刺激感,新鲜感,神秘感,一涌而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开通博客,写些什么,说些什么。可应该写些什么,说些什么呢?不如就把之前的文章载过来好了,反正没差别。然后一篇,两篇,三篇……可是似乎没什么人看和推荐呢?由于得不到语言的交流与情感的认可,不多久以后,我突然发现博客与空间似乎竟然沦落为一样性质的媒体。唯一的差别不过是,在空间里总有认识的人说三道四,在博客里虽然没有人说闲话了,但是指点、评论、阅读量都下降了,缺乏情感的交流与互动,时间一长自然兴致缺缺。
然后微博应运而生,写不了长文章,我们可以写短的呀!140个字以内的随笔,心情,那简直手到擒来。凭借博客的前势,微博自然而然地软着陆,收获了一大批用户。你粉我,我粉你,我帮你更新内容,你帮我筛选资源,同时还是自己的个人空间,如此互帮互助,微博的发展似乎也还不错。评论里聊的投机?有话说?好啊,那我们私信聊咯~然后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圈子越来越明显,到了最后,互粉出来的差不多都又是一个圈子的人,想不到饶了一大圈,最后还是走到一个圈子里,然后所谓的神秘感与新鲜感在这个时刻也消失殆尽。
就这样,人们不断重复着陌生,交流,熟悉,认识,神秘感消失,离开 ,选择新圈子这样的过程而不自知。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真不知道人们如此反复的迁徙究竟是为了寻找独立的思考空间?还是为了填补一个人存在的寂寞感与孤独感?
现如今,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两个聊的投机的人,开口就会说你加我微信吧!我一般都笑笑,不做声,问得紧了就说一句自己不怎么玩微信,然后习惯性地收获一句吃惊的话和一抹惊奇的目光,最后习以为常,依旧我行我素。
害怕人多,看到人多的时候会紧张,焦躁,不知所措,跟人聊天的时候会害怕说错话,害怕不知道要聊些什么,即使想去聊天还怕自己的冒昧打扰到了别人……如此反复,如此不安,觉得很累很累。索性不再认识更多的人,不再与更多人的深交,不再因为新鲜感而放弃自己的原则。社交恐惧症患者内心的挣扎要比你想像的还要艰难。
我并非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是我受够了从陌生到熟悉再到陌生的这个过程,我宁可一直陌生下去,也不愿意在彼此熟悉以后重新被放到陌生的位置。若如此,我宁可从未相识。
这就是我永远愿意一个人呆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