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唐玄宗听信边令城的谗言,致使高仙芝、封常清含冤而死,如今能与安禄山抗衡的将领就只剩下哥舒翰了,可是此时的哥舒翰早就半身不遂,已经上不了马,更别说行军打仗了。得知玄宗任命自己的消息后,哥舒翰以身体为由极力推辞,但是玄宗一再坚持。
君命不可违,哥舒翰还是无奈接受了任命。
哥舒翰被拜为兵马副元帅,统领20万大军前往潼关御敌。出征之前,唐玄宗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哥舒翰寄予了厚望。
由于身体状况,面对诸军之事,哥舒翰已无法亲力亲为,便由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军务。田良丘不敢专权,将军权分予王思礼和李承光,分管骑兵和步兵,可偏偏又赶上二将不和,两人常常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服谁,导致军中号令不一,军队毫无士气可言。
但是哥舒翰并非毫无胜算,潼关地势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扼守潼关,叛军便无法西进。身经百战的哥舒翰虽半身不遂,但他的头脑很清醒,他看出了叛军最大的软肋:这些叛军看似势不可挡,但每到一处便大开杀戒,四处掳掠,沦陷区的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如此下去,只要固守潼关,假以时日,各地人民便会揭竿而起,叛军则会自乱阵脚,安禄山日久必败。
哥舒翰抵达潼关之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坚守。
刚刚称帝的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军进攻潼关,均被哥舒翰击退。一连数月,潼关久攻不下,叛军主力不得西进,与此同时,史思明部又被郭子仪大败,战势陷入了胶着的状态。
此时的安禄山已骑虎难下,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朝廷的优势将愈加明显,收复失地也将指日可待。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心生一计,他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兵屯于陕郡,而将精锐主力隐藏起来,试图引诱哥舒翰出关作战。
天宝十五年五月,糊涂昏庸的唐玄宗接到叛军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羸弱无备”的消息后,喜出望外,令哥舒翰立即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上书称“安禄山久习用兵,如今起兵叛乱,不会不做准备,他是用羸弱之师来引诱我们,如果轻易出兵,就中了敌军的圈套。况且叛军远道而来,利在速战;官军凭借潼关天险,利在坚守。故主张固守潼关,以打破叛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待其兵力削弱,发生内讧,再大举反攻”。哥舒翰的建议,得到了郭子仪、李光弼等诸将的认同,他们都看出了潼关只宜固守,不可草率出兵,应充分利用险要地势暂时坚守,拱卫长安,同时调集朔方军北击范阳,直捣叛军巢穴,促使其内部瓦解。
胜败的关键时刻,宰相杨国忠却认为哥舒翰不出兵是为了一己之私,便不断在唐玄宗的耳边煽风点火,搬弄他的是非。杨国忠对唐玄宗说,若朝廷按兵不动,就会错失良机。唐玄宗求胜心切,竟然听信了他的鬼话,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兵。
尽管哥舒翰极力反对,但是有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车之鉴,最终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出兵。六月初七,哥舒翰的大军与崔乾佑所部在灵宝西原相遇。灵宝南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70里长的狭窄山路。崔乾佑将精兵埋伏在南面的山中,在八日领兵与官军决战。
哥舒翰以王思礼等率精兵五万在前,庞忠等领十万大军紧随其后,另派三万人在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
两军交战,叛军佯装败退,将官军诱至山间窄路。一时间,伏兵四起,从山上投下滚木石块,官军士卒在险要的山路上,难以展开,死伤甚众。
哥舒翰急令毡车向前冲击,企图打开一条通路,但叛军则焚烧草车堵塞前路,一时间,烟焰涨天,官军看不清前方目标,误以为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箭弩,直至日落矢尽,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谷迂回至官军背后杀出,官军前后受击,阵脚大乱,士兵或丢盔弃甲遁入山谷,或被挤入黄河淹死,惨叫声,哀嚎声响彻山间,惨不忍睹。
官军溃不成军,哥舒翰只带了数百骑兵仓皇逃回潼关,二十万大军,逃回潼关的只剩下八千余人,哥舒翰试图进行整编后重新守卫潼关,叛军不久便向潼关杀奔而来,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哥舒翰亲自提拔的番将火拔归仁见大势已去,便劫持哥舒翰投降了叛军。见到安禄山后,哥舒翰当年的英雄气概全无,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唐军。”安禄山大喜,马上将哥舒翰封为司空,又命人将火拔归仁拖下去斩首示众,以此向哥舒翰示好。哥舒翰昔日手下诸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安禄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之中。
至德二年,唐军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大败,逃往邺城,在临走前将哥舒翰等三十多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可怜一代名将却死得如此窝囊。
纵观哥舒翰前期的战绩,为大唐攻城略地,开疆拓土,无愧于一代名将的称号。也正如此,诗仙李白曾赞誉他说:“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但是在被迫投降安禄山后,哥舒翰却表现得毫无气节,实在是有损一代名将的形象,最终苟延残喘,窝囊而死。杜甫在《潼关吏》中写道:“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哥舒翰晚节不保,这样的评价实在不高。当然他的死,唐玄宗要负一定的责任。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猛将均死于安史之乱,成就了名气更大的新一代将领:郭子仪、李光弼。一代新人换旧人,大唐仍在延续,只是繁华不在。
盛唐的背影逐渐远去,昨日繁花似锦,一朝梦醒,已是满目疮痍,物是人非,苍茫大地,真是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