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一个叛逆的小孩,什么事情什么话都非要逆着大家的说法去想去说。
从小到大听到的更多的是爸爸的那些不好和缺点,我就偏要研究讨论爸爸的优点和好的那面。
听着身边的人和朋友都在说妈妈这些年来有多不容易,我就偏想着念着对妈妈的不满。
夜半醒来我突然内心有了这个意识,我总是在跟身边的朋友抱怨队友抱怨妈妈生活中的那点不好,今天和朋友说起了爸爸用的却是侠气这个词,似乎真真的是应了那句“失去的和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我在想我这是天生反骨吗?还是被压抑的时间太久了?毕竟我小的时候是一个不太会自己思考问题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孩。
今天和高说了很多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或者说抱怨了很多吧,在说完的那一刻就觉得内心轻松了很多,脑袋里也空出了很多地方,以至于现在似乎有地方可以想一些大家说的这些年来妈妈的不容易。
一家三口,丈夫得了心脑血管病,虽能生活自理却不遵医嘱不忌口,还经常惹出很多麻烦。女儿大学,虽不至于花钱大手大脚,却也不懂生活的艰辛没有申请勤工俭学帮妈妈分担经济压力。大学四年间,妈妈就是这么一个人主内又主外的过了四年。
如今我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是我却似乎是那种养儿之后也不太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的不孝女。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太多的抱怨身边的正能量太少,还是环境和性格所致,结婚生子后我对父母更多的想法是对我教养上的不用心。
因为从小到大我没有经历体会过物质上的极度匮乏,即便是在小时候家里入不敷出的境况下,妈妈嘴上念叨着让我少花点,念叨着看看谁家谁谁如何如何会省,行动上也从没对我的生活费上小气克扣过。而我大学毕业后虽然也曾有过几个月找不到工作,可也不曾为生计发愁过。
所以这么多年来一直听着妈妈的苦和累,却从不曾感同身受过。如今为人母,身为全职妈妈关心的更多的是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心里想着的都是自己小时候不曾得到过的“无条件的爱”,还有可能是家庭教育所导致的一些性格缺陷。
半夜醒来,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一个人赚钱养老公养孩子我会是怎样的心情?我是否能做到?以我现在的生活处境来说,房贷加上两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以我现在的能力是万万做不到的。不过,如果以此刻我上大学时候的院校的学费标准,有自己的住房,供养一个大学生和一个生活可以自理的老公,经济上或许会紧张些但问题应该不大。但生活一定会有不如意,内心也一定会有压力和不满。
这样想着,内心有些释然了。加上那个年代经济物质的匮乏,少有父母会关心孩子的心理教育,多数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吼叫打骂中成长起来的。但因为天生敏感的特质,再加上一些父母的控制感,才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为如今的模样。
我深知每一对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是他们都在自己的认知内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孩子,即便是如今的信息时代也依然如此。我应该做的是跟父母和解,跟自己和解,也许这不像我想的那么容易,但此刻我确实有些释然了。
这大概就是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