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多,刚起床的儿问我: 有一个同学想约我下午出去玩,我该怎么说?我这样讲行不行?1、晚上我要回家吃蛋糕;2、去哪儿;3、下午几点?我给到儿子的建议是:首先是同意去,再问下午几点和约定地点,下一步再说你晚上有事,也可以邀请同学一道过生日。儿子立即明白,是将问的顺序变动了下。当同学提出晚上一起去吃火锅时,儿子委婉拒绝,如实告知晚上过生日。同学表示知道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两人下午去了银泰城看了一场名叫《毒液》的电影,儿并不想看《毒液》,想看的《名侦探柯南》,考虑到同学不是本地人,自己作为主人,必须拿出姿态,与同学一起观看了《毒液》。
四点半,儿电话给我,特别兴奋的语气,说自己的青桔单车还有35天,问我是为什么?买了一个月骑了十天,剩下二十天,怎么多了十五天?原来今天儿又发现一个秘密,一天之中骑八次,就可增加十五天。儿不让我挂电话,兴奋地用微信电话一直到进家门。儿进门后就脱衣洗澡,内衣已是湿透,刚刚回家前自己独自去篮球场打了篮球。难以想象两年多前连家门都无法迈出的孩子,如今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全是陌生人的打篮球的队伍中,并且打得是酣畅淋漓。
我坦诚地问儿为何没有邀请同学到家里吃饭?儿同样坦诚告知: 还是怕麻烦,耗费彼此太多的精力。儿中午12点多就出门了,玩了一下午,毕竟放假主要还是休息。
儿晚上还想去看电影《柯南》,爸爸建议去最近的影院,儿要选价格便宜的。爸爸啥影片都不想看,为了说服爸爸,儿在白板前一一列出本月放映的影片,进行剧情推介,爸爸还是不看。我虽不喜《柯南》,仍同意陪儿子去看。由于当晚时间太迟便作罢。整个过程儿始终面带微笑,面对爸爸的拒绝和妈妈与他对电影的喜好不同,儿召集我们进行细致而客观的分析,其冷静的程度,换位一下,我实感难以做到。最后达成共识: 明天下午我和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如果我不喜欢看《柯南》,再去换场次看《你好,之华》。对于爸爸因单位环保验收,明天无法一同去看电影之事,儿子也能接受,自己已经充分表达了观点,结果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坦然接受。辅导前的儿和现在是天壤之别,如果结果不是他想要的,就会特别纠结,和自己较劲。
孩子在居爸辅导后,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终究父母是孩子的环境,需要父母持续不断地学习居说,领会居说,运用居说,保持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