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书名,生活,十讲。前者是个抽象的概括后者是一个具象的表达,开始好奇蒋勋老师会是怎样将两者融合来书写自己的见解。
五个新、一个谈、两个力、两个与。说来简单的三十个字实则涵盖了社会,政治,文化和情感的种种。很多时候看这本书的时候脑海里面浮现的是一位先生在讲台上给你娓娓道来他经历的感悟,但是你却不觉得生分。
明明只是平常说话的口吻,听起来总觉得潜藏的可以思考的空间。
生活,太大。现在的我可能还无法去理解蒋勋老师那些关于文化和传统的解读,但是我在里面却是看到一种力量,一种关于自省的力量。为什么蒋勋老师会先写关于新,新是从哪里来的?新的对立面是旧 ,旧表达着一种习惯。习惯则意味着很难改变的东西,一路走下去的的人生旅程造就我们不同的习惯,或好的,或不好的,生活习惯、思想习惯等等。
曾经在一档访谈类节目中看到一个有趣的对话,主持人问被采访的嘉宾(主播):“你是怎样在如此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依旧还保持这种很平和安静的心态?”主播回答说了自己的一个有趣生活方式:“每个星期我都会留给自己一个大半天的时间,我会关掉我的手机和家里所有的电子类产品,在床边放上一杯水和一份水果。
一个人静静的躺在床上想象自己是一棵白菜扎根在土壤里面,感受微风和阳光,感受酷暑和严寒。”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觉得有些玩笑话语,把自己想象成一颗白菜真是个有趣的方式。
主播接着说:“刚开始我的心情是浮躁的,脑海里面总是想着我明天要做什么事我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去完成,这个转变是需要一个过程。直到你慢慢的把自己的焦虑和担心随着你自己的思绪飘远,你只能听到风声,脑海里会像过电影一样把这周发生的所有的事情一一划过自己的眼前,我会开始反思自己的每件事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自己的心态是否乐观积极。
再后来我脑海里已记不得什么事什么人,我的思绪已经将我的身体的我的想象结合在一起,我见到的是一颗生长的绿油油的白菜,那是一种生命努力的样子,静观它就会被感动久久不能停止自己的思绪。
这种方式和打坐有点相似,但我更加喜欢躺下舒适,整个人在一种放松的状态想法的变化则更加多样。每次结束后我都觉得自己的心里积压的不适都一股脑的倾倒出来,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回想自己的然后在发现新的自己。”
生活的节奏总是快的,眼前有太多的目标和标杆,鼓足了劲往前奔跑总会忽视了很多东西,等到自己气喘吁吁的到达自己的目的地眼里又会被下一个目标所占满。忙忙碌碌周周转转,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在前方,有时候不禁会问自己,我这样拼命是为了什么?
这个时候,自省的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停一下,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看看自己错过了什么。
自己和自己的对话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有时候会需要一些其他的力量来辅助。“教育”“信仰”“文学”在蒋勋老师的书中多次提到,在我看来这都是可以帮助自省的顺利发展。
“教育”在个人的角度理解到是学习,想象成学习就变得简单多了。学习成长是把自己撕裂成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就好像一个演员将自己看成是两个自己---一个戏中的人和一个观戏的人。在走过的路上回头看看自己的脚印,摸摸自己的脑袋,原来我曾经这样的努力成为现在的自己,满满的成就感和欣喜感为之后自己走下去的路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信仰”细读之下才知道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宗教和传统的文化,信仰也可以使之成为一股力量,糅合不同的宗教文化或现实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导向自己的路灯。信仰在不同的时候带给自己的是对未来的祈福,信仰甚至可以只是生活中的一颗石头,一种可以带来幸运的力量。
“文学”则为我们生活中处处能触摸的作品,不管何种文体和内容总能给自己带来新的感悟,这也是现在微博、豆瓣中都大力推行为什么女孩子需要不停的读书,读书到底给我们带来的是怎样的变化?我无法去夸大读书对我的影响和帮助,但至少我没有失去什么。
用一位好朋友的观点就是:“最近心情感觉浮躁了,看来应该去读读书了。”
自省,并不是原地踏步去纠结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和后悔当时我应该怎么做的想法。
蒋勋老师说过人生应该是一个缓慢螺旋上升的,看似在原地踏步实则在在补充自己不断向上的能力。自省成为自己的一个跳水板,你能想到的自己的终点在哪里,你就会把自己沉的更深点。
学会等待自己的成长,不要着急,成长跌倒,反省成长,蜕变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