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处”,我想周国平先生还是理解得比较到位的。他在他的作品《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一书中讲了很多自己关于“独处”的理解和观点,他认为:对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
他也特别享受独处的过程,在他看来,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
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那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与自己“独处”呢?
学会在独处时倾听自己的心声。
人生在世,不管你拥有多少朋友,也不管你处在多么繁华的闹市中,在最孤独与寂寞的时候,你总是要在自我的世界里漫游的。而这个时候,人必须学会在寂静中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只有当我们认真地倾听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心灵的需求和情感的归属,才能为自己和为幸福快乐而活,而不必拘泥在别人的说长道短中,也不须止步在伤悲抑郁中。世上最难的事其实就是“做自己”。因为我们总是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而改变了自己原有的模样。
正如鲁迅所说的一样:“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而有些难言之隐只能与自己默默诉说,因为真正能看懂和看透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周国平曾说过:“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人的自我就是自己精神上的密友,如果说倾听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和体谅,那倾听自己则是对自己的自省与反思。
既然如此,在独处时好好倾听自己的心声吧,慢慢走进自己内心隐秘的世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