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5-战胜拖延:5分钟行动战胜拖延症✨,
战拖又是一个跟减肥一样,永恒的话题。
但实际上本质上依然是战胜惰性思维的话题。
核聚老师说,恐惧的本质是无知。确实,在针对学习上,对代价和目标的无知确实是最大的恐惧。
❄️没有目标,就不知道自己要付出多少代价;而“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这句话本身就足够吓人了。
所以核聚老师才会最早的课程里就引用了《大学》里面的这段话: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知道目标之后,才能定下计划、坚定志向,然后才能心平气和,明确自己的动机、本心,再从容不迫、进退有度地对事情进行精细的思考,最终达到目的,得到收获,且心安理得。
📍这段话本身就是让我们克服对未知的恐惧的古人的智慧。我们常说的“进度焦虑”,其实就是搞错了自己的目标,搞错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因此无法把自己的意志坚定下来,作出明确的计划,从而方寸大乱,不知所措,忘记本心,最终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恐惧在心理学上的说法是,“企图摆脱危险状况而又无能为力”的情形,是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绪体验。而这种“无能为力”的观念本身,才是我们的问题所在。
因为认真想想,当我们拖延的时候,我们面对自己的恐惧真的是“无能为力”吗?那么,为什么当死线(Deadline,截止时间)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力又能一下飙升到极高水平呢?(虽然效率不一定高)
比如考前的两三天,比如设计师交稿前的那个晚上,比如即将上台演出的前几个小时……在这个时候,我们理应比任何时候都焦虑,但行动力却也比任何时候都强。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的问题,比如突然能特别静下心来学习,比如突然灵感涌现,比如突然能够一下记住非常多的台词……
💥这种突如其来的行动力,一下子就把我们从拖延中拽了出来,甚至还猛地发力带着我们向前冲。
🌪那就是因为,对于死线的恐惧,突然战胜了我们拖延时所面临的恐惧。
那么,为什么死线的恐惧能够战胜拖延呢?那就是因为在死线即将来临的时刻,我们突然清晰地看到了死线来临时,而我们没有完成目标时将会面临的结果。而且,在这个时刻,我们不再拖延所要经历的痛苦的时间已经非常短了,那种痛苦已经比不过死线之后我们将面对的恐怖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死线离我们很远的时候,我们会对这种恐怖毫无感觉。因为相比之下,一路坚持到死线的吃苦更恐怖——而这正是核聚老师所说的,无知。
💥不过,这种无知并不是真无知,而是假装的无知。
💡有一个简单的道理,现在的我们一定都能懂。那就是,无论死线有多远,每当我们拿出死线之前那份行动力(甚至比之还要低很多的行动力)来的时候,死线后所迎接的恐惧就会少一分。每次少一分,逐渐地,死线是否来临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我们的恐惧已经完全消失了。那么这份恐惧是凭借什么而消失的呢?
是“6400页笔记”的认真、踏实所带来的平淡、自信,甚至还有一些期待。
而我们对这“6400页”,当然心中会认为“是的,这样可行”,但是我们却不会去做。
📍由此可见,我们依然是假无知,真惰性。
而要遏制这种惰性,就要找到我们根本的出发点,动力的源头,譬如使命感,譬如明确的目标;再加上我们所付出的那一点一滴的努力,粉末化的知识和目标,以及这一切所带来的持续的成就感,持续地去上瘾,才能成功。
🔲🔳🔲🔳🔲🔳🔲🔳🔲🔳🔲🔳🔲
🍃思考题
✨我是如何战拖的✨
拖延症可以说是任何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其实战胜拖延症的方法对于我来说就是两个部分:
⭐️①延迟满足感+②从小事做起
于我个人而言,拖延症最大的原因,是对自身能力的无知,以及对享乐的贪恋而造成的。也就是说,我总会高估自己的工作效率,然后沉迷于玩乐之中,无法对此进行轻重区分。
在学校的时候是这样,所以我的高考失利,大学期间也没有拿到特别好的成绩,甚至连出国游学时也反复考了两次GRE和托福才总算勉强过关。
但在国外游学的时候,情况毕竟不太一样。如果不好好学习,拿不到奖学金是小事,被劝退才是最大的问题。这时候,劝退的恐惧远超于我对于吃苦的恐惧。而且,当时的我面临的也是难度非常高的学业,学习压力其实很大。但我依然能把所有的成绩稳在B+,既不可能被劝退,也能保住奖学金。这就是因为我采用了上述的两个方法。
所谓延迟满足感,其实是一种惩罚性与正反馈相结合的手段。比如说,我很喜欢打游戏,或者看漫画,或者很喜欢到学校的某个特定食堂去用餐。那么我每一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今天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很好地完成,那么就坚决不能去做以上的事情。只有在高质量完成目标后,我才能选择其中一种去享受。
且不说这种方式会让我在拖延和做事的反复挣扎之中最终让做事的决心战胜拖延,还能将心情平复;在完成工作后享受到的游戏或大餐的愉悦,更是夹杂着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一并迸发的。那是一种高昂得难以言喻的满足感。就像解决大项目后的庆功宴一样。
如果按照今天课堂的逻辑,那就是我对“完成工作后所能享受到的喜悦”有着明确的认知,而我也禁止自己在完成工作之前去享受这份快乐,因此我能安心而认真地去完成工作。
🌈看,这也许就是通过“打败无知”来消除恐惧的一种方式。
PS:⭐️其实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规则1:人生必须先苦后甜;然而大多数人没有规则2:永远不要忘记规则1。
💡此外,通过惩罚性的手段(不完成工作就不能进行享乐)来去除恶习(拖延症),同时用正反馈手段来鼓励好习惯(不拖延、踏实做事),本身也是我的一套人生原则。而这个过程,也让我养成了即使辛苦也要以高标准完成工作的习惯。
那么,即使是这种方法,也会时不时要面对一些挑战,比如工作量看着十分庞大,或者难度非常高。
✨这个时候就需要②来配合了。这也与我之前分享过的在英孚教育工作的经历有关。当时的我经常嫌工作量太大而怨天尤人,而后来则开始了对自己目标的细化,每天就从做一点事情开始,从马上手边就能做的事情做起,全部都做完,成就感有了,轻松感有了,然后一步步延伸到更大、更难的工作。在按这样的逻辑进行一段时间后,我就会发现,当我把琐屑的事情做完时,我其实并没有花费很多时间,剩下的大把大把的时间就可以用来对付那些复杂度高,难度更大的工作,甚至可以做得比过去更好得多……
如今看来,其实这也暗合所谓的目标粉末化、知识粉末化。
其实即使是让我去劝别人不要拖延,我就会按照这两句话来说。
📍1. 先把事情做起来,从马上能做的做起来。
2. 每当高质量完成一个系列的事情时,给自己奖励;如果没有完成,则惩罚自己。
仔细一品,我发现我的这个过程好像跟SMART也有一定关系。
毕竟每一步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S,并且进行量化M,过程中要给自己带来兴奋感A(正反馈),而且可操作性强R(从最容易的入手,把难的粉末化),最终比死线T早得多完成工作。
这就是我一直以来的战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