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依旧,
初心不改!
——《朗读者2》
文丨旧故麻袋
∨
《朗读者》第二季开播了。
犹记得《朗读者》第一季开播时,网友对它的质疑,有人称其抄袭《见字如面》,但又不如《见字如面》那般出差;有人说它政治意味太重,拉低了节目的观赏性;还有的说《朗读者》更像是换汤不换药的《艺术人生》,朗读前主持人和嘉宾饶有兴致地对谈更像是让嘉宾说说自己的故事......节目的质疑声不绝入耳,当然也有不少夸赞的。
我倒是觉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多几档类似《朗读者》、《见字如面》这样通俗易懂型文化类节目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跑男》和《极限》这类明星综艺都没什么营养,而《局部》这类文化节目又太小众。像《朗读者》,它不难看懂,嘉宾的故事又能打动你的内心,看完节目后心中有所涟漪、有所思考,还多了解了几本书,多记住了几位作家,看完顿觉“咱也是个文化人了”。
大约是由于第一季的差评太多,第二季迟迟没上,直到今年5月初,第二季才低调首播,我也是看了微博才知道《朗读者》第二季回归了,一直没看到关于它的任何广告和消息。
说实话,这一季的观感的确要比上一季进步的多,无论是节目开始时主持人董卿的那段对白,还是每位嘉宾出场及对谈的内容,都改善了许多。
我喜欢这样淡淡感觉的节目,仿佛让观众有种亲临的感觉,并不是置身事外,而且说它是节目,它也不像个节目,更像是听熟人说起的那一桩桩往事,那无数个夜里促膝长谈的曲调,喝一杯茶,讲一席话,分享一段自己喜爱的文章。这样的过场就像是生活的日常。只有中间些许几人,让我感受到这是一档节目,如女儿去世后捐献器官的果爸果妈,如不顾生命放弃高薪工作去非洲守护大象的小哥哥,如王石对那些陈年往事的调侃。
胡歌的出现,并没有让我觉得这是节目在为收视率拉流量,在“生命”这个命题中,胡歌是有话语权的,至少我觉得他因为特殊的经历,让他对生命有了一种比常人更加深刻的感知。
时隔十二年重谈2006年的那段“不堪承受之重”,借莎翁名篇扣问生命:“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面对生死,他更多的是一种坦然,和许多年前对此事避而不谈不同,这次的他对这件事来了一次彻彻底底的坦白,他深知自己的不足,想着活下来,就不能白白活着,名和利都不算是成功,成功应该是他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虽然他现在还是很迷茫。
《朗读者》第二季,以它“偏执”的姿态,展示着文学的奥秘,无论是从文学大家贾平凹到顶尖科学家薛其坤,无论是守鹤人还是冰川学家......大家在精神世界中都藏有一本书,这些“珍稀”的面孔,以人类最为光辉的姿态照耀更多人,诉求希望,诉求梦想,诉求每一颗不灭的灵魂。
静静的听嘉宾们读完那一段段时而耳熟能详、时而字字珠玑的文章,静谧或许是这个节目最好的诠释。
最后,我独爱那个节目中时常出现的“朗读亭”,下次有机会去北京,我也选一段内心最钟爱的文章段落读给大家听,觉得那个密闭环境的仪式感特别隆重,也觉得用这样一种方式抒发情感,比任何一种方式都行之有效。
当然主持人董卿真的不愧是央视一姐,无论是仪表还是待人接物,都落落大方,让人倍感亲切,同时也希望董卿能把《朗读者》一季一季的永远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