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宽阔的晒谷坪上纵横交错地摆了好几个晾物架。上面晾满了刚洗好的花花绿绿的床单被套,还有冬天的各种衣服。地上也摆了一排排刚洗好的大大小小的棉鞋,棉拖鞋。这些都是李老太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洗好的。
此刻她就坐在这些晾物架的间隙里,把自己也放在太阳底下晒晒,似乎要把那眼里的泪花晒干。
希望在春天绽放,离别也在春天走来。一个这样的季节也会让人欢喜让人忧。
春风吹干了山顶的融雪,却吹湿了李老太的眼角。
春风吹开了桃花,却吹不开李老太那紧锁的眉头。
春风吹来了屋檐下叽叽喳喳的燕子,却吹散了屋子里嘻嘻哈哈的一家人。
李老太看着外面晾晒的这些东西,又转头看看现在除了家中必要摆设外已经空空荡荡的两层小楼,离愁别绪不断涌上心头,眉头也随之紧锁。
就在昨天就在这屋子里还祖孙三代在一起谈笑风生,今天却已人去楼空,冷冷清清。
李老太的一双儿女已各自已成家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和老伴是跟儿子同住在这幢两层小楼里的,女儿嫁到了离这十来里路的邻村。
看着这与儿女的距离似乎真的可用“近在咫尺”形容,遗憾的是这只有在春节前后,候鸟归巢之时。这样的距离一年仅仅只能维持短短的十天。
更多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距离却似乎比天上的云还远。云虽远,抬头便可见。而李老太的儿女们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离开了家,天南地北各一方地为生活打拼。要不是现在有了微信可以视频见到彼此,那要见一面真的还不容易。
家乡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旅游的地方;家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旅游地的一个客栈。李老太和老伴似乎就是这个客栈的老板,儿女们就是他们的客人。
他们不同于寻常老板与客人的是,关联着他们的不是金钱不是物质更不是利益,而是那份血溶于水的亲情,那份无法衡量的爱。
往年为了迎接这些“客人”的到来,李老太老两口从儿女们离开的那天起就在准备。
他们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维持着儿女们喜欢的模样。只要看到有什么好吃的特别是儿女们爱吃的都会以最好的方式收藏着。他们还各自照顾好自己,也互相照顾好对方,努力保持着儿女们最爱看到的强健的身体。
可是今年不能跟往年一样了。为了减轻儿女的负担,为了排遣儿女不在身边的寂寞,为了让生活得更美好,身康体健的李老太老两口决定正月十五后也外出务工。他们不能光守着这个“客栈”等候“客人”们的到来了。
等候在这的只能是这个空荡荡的两层小楼了,而他们或许也从此成了“来这旅游的客人”。
这让李老太在这个春天里困惑了:当初用几十万建这么大的一个房子到底是不是个正确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