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7月初放榜,后又说6月底,然后再改回7月初。孩子很燥放榜时间提前,我就知道结局她将会和孙山一样。
这三年我收起了自己的很多爱好,尽量减少外出机会,中规中矩的做一个不让自己后悔遗憾的母亲。三餐基本准时,早餐很少出去吃,因为在家吃既干净又营养。晚上她在房间写作业我在大厅看书,比她早睡的日子很少很少。假期带她看世界,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各地的民俗风情。即使在陌生的城市,只要在我眼皮底下可控范围内,能放手就放手,我以为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锻炼她的生存及社交能力,培养她善良坚韧果敢的品性。直到考前我们爆发的战争中,彼此触碰了各自痛点,她说不要我管,读书是她自己的事如何如何;我说我也不想管,但是我怕将来她会埋怨我在她不懂事的年纪不提醒她,否则她的人生会改写……
去西藏时我因为把脚跌倒了,所以一路上手续都是她在办,行李归她提着,在西藏也是如此。且此次出门,我发现她每日包里都备着叠好的纸巾,问其为啥,答这样不用买省钱。虽然纸巾不值钱,我仍是很欣慰。而后我们出门扫码骑小电动车,她会考虑充会员折扣之类,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费用。到西藏的很多游客都喜欢拍一套藏服写真,她很想拍又觉得有些贵,我告诉她喜欢就拍花钱不多,若干年后再翻翻这些照片仍能想起在西藏的美好时光就很值得。在林芝和一群陌生的团友交往落落大方,恪守礼仪。这些都是区别往年外出最明显的地方,开始懂得生活张弛有度,是此次西藏旅行最大的收获。
几日前在她姑姑店里不知道为何聊起教育这个话题,姑姑向来喜欢孩子,包括她家的我家的还有别家的。说的好听那叫宽容,其实很多时候在我看来就是宠溺,我常常持反对意见。孩子突然说:“妈妈,你的教育是失败的,高中不要管我……”说实话,这话就像扎在我心头的刀,很疼很难受。家庭教育这条路我倾其所有尽最大努力,到头来就落这么一句,不仅仅是失望还有失落。她爸也说我就管自己看书,不和孩子一起学习,我哑然。孩子在房间写作业,我在厅上看书,这不就是最好的陪伴吗?难道我还要跟她一起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吗?她爸说我看书写文章有什么实际意义怎么怎么,我脑子里只蹦出一句话:夏虫不可语冰。教育首先是要做好自己,然后让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她,至于结果如何,我希望会是有用的, 若无用我也很无奈。
作日放榜,看到分数那一刻无数只失望的小虫在噬心啃肺。砸出了史上最烂的一个高度,究其原因还是学习上不够认真不够努力。平时比她差的此次发挥的很好,而她连正常都没有,可想而知考的有多烂。反观考前的心里状态也无两样,所以剩下的就只有努力这一原因了。我常常跟她讲机遇环境都是不可控因素,能做到的就只有能力和努力。要努力到不后悔,将来任何时候提及都不会遗憾的说若当时再努力一点点就好了之类言语。我是过来人,我今日的处境正是当年不够努力造成,我将为此付出长达半生的懊悔。我希望将来那个优秀的你会感谢曾经拼命努力的自己,而不是一如我此时这般狼狈与纠结。
她爸同事说要是她的孩子有这样,她肯定会抱在怀里使劲亲。我告诉她别嘴硬,到时候再说到时候的话。她也说了她们家的关于孩子教育这一块夫妻常常起冲突,不在一条线上。她想让孩子看看书,孩子不愿意,父亲就说不愿意就不看,不要逼她,等她自己醒悟就好了,孩子快乐最重要等等,然后夫妻之间总因为孩子闹的不愉快。这种现象乃是大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只不过有些家长不外说,而我们这些性格直爽的人嘴里关不住话心里憋不住火,给别人的感觉就像我们对孩子有多苛刻似的。其实真的不是这样,我一直特别欣赏台湾作家龙应台先生说的:孩子,我要求你努力读书不为别的,就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谋生……
对于孩子关于读书真的就如龙先生说的那样,希望将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而不是被迫谋生,但这些选择的前提是你在该奋斗的年龄一定要选择奋斗。用“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并不为过吧。
很多朋友安慰我说实验班排在中下还不如去重点班做头,俗话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其实凤尾到底也是凤啊,你看看学校教室安排就能体会班级的重要性,实验班在顶楼,重点班在中间,普通班在最下。这不能怨是学校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没有压力哪来动力,没有竞争何来进步?要怨就怨自己,别人努力的时候你在干嘛?
我问她自己有没有一点点后悔,她很嘴硬的说重点班没什么不好,重点班每年照样有考上好大学的。她爸说这孩子心里承受能力还是很强的,换其他孩子这么责备早就蹦起来了。人啊,总是要为自己犯下的过错买单的,不在此时就在彼时。
孩子说我教育是失败的,我承认的确是失败的。因此我告诉她,高中三年我要吸取教训,不再以照顾她为己任,而是按自己意愿生活,愿我们彼此各自安好!
最后感谢众多亲朋好友的关心,小女不才我很遗憾。希望她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尽力当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