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噪声是可以习惯的?
too young!
人承受噪声的能力不是锻炼出来的,
是耳朵被吵坏了。
菲斯宝隔音科技小百科——
科学表明:
噪声不仅能造成听力下降、血压升高、注意力涣散
居然还能加速身体机能的老化
科普时间
噪声,都对你的身体做了哪些事?
一段声音,听起来单纯可爱
其实内涵非常丰富
它主要由这么几种成分组成:
超声波,
除了帅没什么好说的。
次声波,非常可怕,
幸好只有地震和声波武器中才会有。
在人耳可听声波中,
对人体最不友好的,就是低频噪声。
低频声波能量大,波长又长,振幅又大。
几乎是全方位,无死角地向人体开炮
低频噪声很讲究战术
在它的领导下,
主要对人体的心脏、血管、神经系统
发起总攻。
我国将20~200Hz频率的噪声,定义为低频噪声。
没错,
正如我们所熟悉的一样,
声波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当你处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浑然不觉时,
低频噪声正在派出他的部队,
朝着你的身体杀过去。
低频噪声都对你做了些什么?
首先
杀进你的身体,
一波一波的低频声波,
不请自来,
直接往你的耳朵里冲,
毫不客气。
破门而入后,
拼命冲击耳膜,
让耳膜Hold不住地振动起来。
颤抖的耳膜不断地向耳蜗诉说低频噪声的暴行,
并且把它传递给基底膜上的绒毛,
希望绒毛尽快通知身体,请求支援。
低频声波不仅仅肆虐耳朵,
甚至直接进入人的身体内部,
鼓动拼命加班的心脑血管继续加班,
体内的其它液体也受迫振动,
让已经疲惫的身体想要的新陈代谢和自我修复的工作难上加难。
难道就没有人管吗?
低频噪声
对人的伤害从娃娃开始…..
孕妈妈,
如果长期处于噪声超标的环境里,
会打扰身体的内共生机制,导致身体细菌群紊乱,让益生菌也开始不务正业。
出现精神紧张和内分泌系统失调。
过高的噪声能损坏胎儿的听觉器官,
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特别是交通低频噪声可以激荡羊水,与胎儿同呼吸共命运。
导致胎儿躁动不安。
婴幼儿长期受噪声的刺激,
会影响食欲,吃嘛嘛不香。
注意力难以集中,
妨碍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
中小学学生,
白天学习压力大,
晚上特别需要深度睡眠,进行身体的自我修复。
长期的噪声困扰,
大脑无法得到良好的休息,总在半睡半醒中听到那熟悉的声音。
同样注意力难以集中,
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
成年人就能习惯噪声?
低频噪声声波能量大,
会伤害耳朵里的绒毛,
绒毛像牙齿一样不可再生,坏一根少一根。
如果低频噪声持续超标,
严重影响成年人的睡眠质量,
有大样本双盲测试结果表明,
当噪声超过40分贝的环境下,
需要更长时间的普通睡眠才能完成身体的自我修复。
相比在低噪声环境下的深度睡眠要高出15%的时间。
相当于,
在人的一生当中,要多睡10年。
如果噪声超标到50分贝以上,
直接导致睡不好或者失眠,
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都会下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肠胃不适、血压上升。
身体状况受到影响了,由内向外地引起蝴蝶效应…..
属于你的幸福家庭,
属于你的聪明才智,
属于你的升职加薪,
属于你的美好未来…..
统统被这个鬼鬼祟祟、可憎可恶的噪声偷走。
噪声相伴,轻松不在
当人进入更年期后,
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已经慢过身体的老化速度了,
血管的弹性、神经系统的感知能力也持续在下降,
对低频噪声的防护意识下降,
低频噪声还恬不知耻,
继续恶搞人体的心脑血管。
如果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
那噪声简直就是一把屠龙刀!
假设在特殊情况下,
有8~14Hz的次声波存在,
(特殊装置才会有,此段频率与人体的器官频率相近)
将会引起心脏、肠胃的共振,
让人全身难受;
振幅越振越大时,
甚至危及生命。
正是这种悄然无声的伤害
才是最深重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