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基层 幸福群众
曾有人说,“你的春暖花开是因为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显然,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基层工作者的“负重前行”。但是,再强大的“骆驼”都会被无休止的“负担加重”压弯腰、失去生命。因此,如何帮基层“减负”避免出现“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了亟待解决的课题。
基层工作最大的“负重”便是繁杂无用的“纸山会海”。一些地方形式主义作祟,文件一个接一个、会议一场连一场。光是应付这些文件和会议,就会让基层工作者焦头烂额,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更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的就是过度留痕,工作的完成与否要靠各种拍照、写材料来证明而非群众的呼声,这不是严重的本末倒置么?这种状况下,基层干部身心俱疲,基层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被严重束缚。
基层减负,就是要通过减去负担来增加实效。精简文件会议,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 中解脱出来。少了那些繁文缛节和形式主义的基层干部可以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实地调研、走访群众中。比如,以前一周要花两三天时间参加各种会议,现在可能只需要半天,剩下的时间就可以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清理规范“一票否决” 和签订责任状事项,能够让基层干部不必要的压力得到减轻,工作开展也更加从容。过去,一些不合理的 “一票否决” 让基层干部如履薄冰,做事畏手畏脚。现在,压力减轻的基层干部可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径。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工作实绩,避免过度留痕,同样可以让基层干部把精力放在工作本身,减轻自身负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减负前,考核往往过于注重材料、表格等纸面形式,现在则更看重实际成果。这就引导基层干部把心思用在干实事上,用心去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基层减负带来的积极变化已经显现。能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们显而易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农村地区的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组织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大家走上致富路;社区基层干部则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居民需求,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基层干部解放双手,群众也能更好地享受幸福生活。
行百里者半九十,基层减负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之以恒的行动。只有持续发力,不断巩固减负成果,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让基层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各级政府必须切实扛起责任,把基层减负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为基层干部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障人民幸福、社会安定、民族复兴、国家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