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灵魂语言是什么?一定是悬念、人性、坚韧、合作和亲情。一部好电影莫过如此,他在影片中抒发人性和不假外求的精神,像《老人与海》,对命运永不放弃的精神;像《泰坦尼克》是人类面对死亡的那份沉着与无私;像《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沉默和对恶势力的抗争。
这些电影才是土中之盐,沙中之金,让人过目不忘,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感慨艺术的伟大和导演震撼的思维和道德力量。
贾玲的电影全没有这些,她的电影讲述是平凡人的小事,渲染却是大人物的传奇,你的母亲生来无名,却在故去后被许多的国人牢记,你看着带给人缅怀,其实是精神的空耗和负担。
你的《麻辣滚烫》目前好评一片,如同当初吴京的爱国影片,但事后也许过了好久,才发现也就是靠着爱国来制造噱头,靠着英雄主义来制造观影潮,一个演员的爱国绝不是屏幕英雄,而是幕后战士,你贾玲又靠什么成为战士。
配备了最顶级的减肥团队,营养餐、保健班、身体被全天候的监控和记录,心理辅导也不会没有,这些,哪一个普通人可以具有,励志是要有群众基础的励志,你一个高高在上的演员,有什么底气和资格拍这样的影片来鼓舞和感动群众。
为了票房,一年是深居简出;为了票房,几亿的投资,几百的演职员待命等候;为了票房,就是刀山火海也可以义无反顾。这些是普通人可以学的吗?
脱离群众的基础,都是海市蜃楼;脱离现实的励志,都是拨开虚伪外衣下的皇帝的裸体,华丽的外表下是虚弱的内心。
为了票房,制造着层层的噱头,猎奇是普遍人的硬伤,“听说贾玲瘦了100斤?”都去围观,都去观摩,都涌向影院,当时是过瘾了,后来一咂摸,究竟拍了个啥?
有些爱心婊会说:“这就是精品,有票房就是精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那好,贾玲第一部导演就票房上了天际,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比那些博士专科的都牛,就连用脚想问题都想不明白,电影的狂热才是爆火的本质。
优秀的电影不能脱颖而出,庸俗的影片却可以大行其道,借助自己职业光环,自己隐秘生活,借助那些推波助澜的影视公司,草鸡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鸡汤文很励志,但他的励志一定要有实现基础,就像贾玲减掉一百斤,普通人即使可以减掉,也是丢了半条命,身体会受到极大损害,心里也会有巨大的磨难,这些对贾玲算什么?几百万工资的团队,能让雇主重蹈凡夫俗子的覆辙吗?
有人说你这是酸葡萄心里,吃不着,心里泛酸。这可轮不到我,按照心理学说法,对身边的混的好的泛酸是一个普遍规律,对这位我还真不是。
劣币驱除良币,如果任由发展,彭宇案使老百姓遇到老人人人自危;昆山龙哥被反杀,弱者不敢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人人都噤口不言,毒教材还在大行其道,各类添加剂还在危害我们的饮食,就连预制菜也不会就此偃然息鼓。
现在的影片精品太少,都像预制菜一样随炒随熟,既没有营养,吃多了还是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