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13点58分,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提前一个月成功实现大江截流,黔江水流改由已建成的左岸泄水闸平稳下泄。这是珠江流域治理开发与管理的里程碑,标志着大藤峡工程二期建设正式启动。
望着大藤峡江面朦胧的白雾,荡着小船儿从长着星星点点野菊花的岸边,来到正冒着袅袅炊烟的沙湾村头。偶尔,看到沉甸甸、平展展、黄灿灿的稻穗,我忽然感到秋天真的已经来了。
沙湾这个古老的村庄,相传明清年间有广东户籍人家,常年到柳州落木米(伐木),放木排(把木材连成一排一排的,放于江面顺流而下,一直到达目的地。)他们经常从沙湾这地方经过,目睹一酷似猴子的山头在守望着一片平地,风光旖旎!于是择日立村而居,相随者不少,从此就有了这个村庄——沙湾村,村民逐年增多,分布在黔江的两岸安居乐业。
沙湾村人多,姓氏复杂,有罗、何、蓝、李、黄、骆、莫、周、韦、刘、蔡、冯、陆、关等等,人口近两千人。
望着遥遥青天,看着絮絮白云,身处高山流水,如海森林,我陶醉于秋景之中,不由得心旷神怡,由衷地感叹:秋景那么新,秋色那么美,秋情四溢,秋韵无限,让我回忆起在这里为大藤峡水利工程开工建设用地的初期,按照市有关文件,我和其他的同志组成一个工作组,驻村开展有关工作。
一个秋风飒爽的早晨,我和我的队友周明官、陆兴明,住进村委主任罗干荣家。房屋尽管长时间没有人住,但各种生活用具应有尽有,我们只需添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要三个大男人挤住一个房间里。
经过几天摸底知晓,沙湾村有1、2、3、4、9五个村民小组,交通极不便利,曾经的交通要道已成历史,外出交流办事,除水路外别无其他办法。卫生室已无医生,小学里共7个学生,两个老师,一到六年级复式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往外搬迁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多,住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往城区、往城郊、往乡镇,或买楼置业,或租房务工。总之,为了发展,村民勤奋拼搏,只有五六户人家还住在村里。
沙湾村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空壳村。
现在,在村里生产生活是比较困难的。若是管理不善,种植的水稻未成熟就被鸟儿叮,老鼠、野猪成群结队出来偷吃。种植的花生、玉米也难保完全成熟收获。试想,几户人家与这些“小偷”抗争,容易吗?
村民的心意我们懂。不管贫穷和富有,他们日盼夜望有朝一日政府能把他们搬迁出大山。斗转星移、时来运转,机会真的来了!可有的老人却思恋着村子,生于斯,长于斯,山好水好空气好呀,虽然有困难,但还能自给自足,这可是多少人向往的生活呀。
我们说,这是国家发展需要,计划在这里修建大藤峡水电站,很大很大那种!需要你们搬迁到山外……
到外面闯荡江湖,跑生意的老人信这话,这个事情是真的,这确实能把他们迁到山外过另一种生活。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充实的季节,也是淡泊、宁静的季节。一天,我和征迁组队友们正忙于库区土地丈量工作。突然,一阵嘈杂声传来,队友陆部长从荒坡上滑下来,脚伤皮破了。可尽管如此,他手中的测量仪器却丝毫无损,哦,收获的季节他也收获了淡定!
村民提醒我们,这山高水远的地方,有野猪、有毒蛇出没,山里人会用大铁铡伪装猎山猪,人踩到铁铡脚也许会断,还有用铁笼子伪装猎毒蛇。
我留意到,确实有这种东西。用小木棍试了一下铁铡,咔一声断了。远处一个铁笼子里,有一条小蛇,可惜死了,也许是狩猎的人没有及时来收获,在竹林底下的地面留着被野猪拱翻过的痕迹。
远处,是秋天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红红的枫叶,翠绿的松枝,金黄的秋菊……纵然是结了子的蒲公英,也绽开一种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它们随风飞舞着,以轻盈的姿态拥抱大地,飘落于泥土以求与世无争的豁达与解脱。枝头也好,泥土也罢,都是一种归宿。暂时的沉默,为了更绚丽的春天,孕育着无限希望与生机。
经过队友们辛勤的劳动,我们的工作任务一天天接近完成,在征用土地范围的村民,他们陆续收拾家什,一车车的拉到了安置区,曾经炊烟袅袅的村子,已被现代化的大型施工机械改变着,成为一处热火朝天,繁忙的施工工场。
而今,大藤峡截流成功了!
我喜欢大藤峡,更喜欢大藤峡的秋天!两边岸上的黄叶随着秋风飘落,拾起一片枫叶,写着黄澄澄秋意,自然清香。
大藤峡的秋,无论到哪儿风儿都很清爽、舒情。风还伴着鸟儿的叽喳声,小虫子的吱吱声。
喜欢大藤峡的秋天,因为仰望天空很高很蓝,甚至中午的阳光也没有夏天那么酷热,更没有冬天那种寒冷。
大藤峡的秋天是最美丽的,因为在那个曾经的村庄,有一众默默无闻勇于奉献的队友,我们在那留下汗水,留下欢笑,留下友谊。还有这里的人们,为了国家建设,他们成为搬迁移民,成为一段历史的元素。(卫远标·2019.12.31发表于贵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