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除了最重要品德外其次是什么呢?我想,毫无疑问,就是习惯。它直接影响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决定你的人生的宽度与高度,甚至是决定你的命运,
这里,我想谈谈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我们常常说:“成也习惯,败也习惯。”成,无疑是好习惯的结果;败,那当然是坏习惯的必然。
下午,看到学生课堂上完全没有作为中学生的学生行为品质,极为生气。虽然,写作已经不是班主任了,但是,作为行事风格极为严格、个性严谨有序的我,看到学生行为习惯一团糟,乱如麻,那就真为他们急。其实,我也多次反思自己,可能是因为自己个性的问题,每逢看到与自己理想中状态不一样的,就心烦意燥。也许,这本身是现在的10后这一代人的特征吧。所以,在他们看来,完全是正常的,这可能是我们之间的一种距离感吧。
在我看来,眼前的学生,普遍习惯比较差,没有基本的学习品质,这是极为要命的。上课不会认真听讲做笔记,坐在课堂上好似完全与己无关,那“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还有就是,最基本的,老师在上面讲,他(她)自由自在地在下面讲,好像进入无人之境一样,那种目中无人,置老师于一边不顾的态度,让人不得不愤怒到极点。在我看来,这不仅仅是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习惯问题了,那是涉及到一个学生品德的问题了。这不是做人的基本尊重人的品性都丢到爪哇岛去了吗?我一向来就强调,语文学习,从来就不是仅仅是学习知识,更不是学习成绩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个人如何做人的品性问题。有人也许会觉得太严重了,然儿,语文作为一个人文学科,难道不应到注重这些事关人生、生活的问题吗?语文,无外乎是语言与文学或文字的学习,试问,这三个方面的学习,哪一个不关系到人的品性?文字运用,语言,即口语或书面表达,我们常说“文如其人”,不就是说先做人,在作文吗?二书面表达成果即文学,文学史上从古自今,就有很多如是说法,“修辞立其诚。”“文学即人学。”如此而已。这样的听课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在练习讲评的时候,一个一个讲过甚至是特别强调的问题,收上来检查,错的还是错的,空着的依然是空在那里的。让他(自己)来做,回答你的是:不会。我问,不会,为什么我讲的时候又不听?他只能无语。因为答案自然是前面提到的那些,不做笔记,不听课。其实,这即是对他人(老师和父母乃至其他同学)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难道不是吗?
因此,说到责任,乃是和习惯密切相关的。一个有着好习惯的人,必然也会是一个有责任的人。比如说,上课认真听课,就是对自己学习负责人的表现,也是不影响其他同学或影响班级风貌形象的表现。那就是对同学和对班级的负责任。还有就是良好的习惯也还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乱扔。无论大事还是小事,无论这个方面还是那个领域,习惯都是相同的。所以,其实你只要看一个人的习惯,只要是在这个方面有着坏习惯,那在其他方面通常也好不到哪去。当下,我在学生身上看到的正是如此。比如,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做笔记,回家时作业也不带回去,作业第二天交不了;或者是带回去,写了忘了放进书包,放在家里(其实有些不过是借口罢了);每天的作业,只不过是应付式完成,学习如何好起来?难道很多学生流传着这样一句经典名言:“一听就会,一做就废。”原因是绝大部分是不懂装懂,思维根本没有跟老师走,完全没有思考。当然,这样的现状与后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从小以来,家庭教育的负责人父母放任自流,人生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白白浪费,坏习惯自然形成。
选择时由不得你的,不选择即选择。习惯这个方面就是最好的例子,你不选择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自然与天性就帮你选择形成他(她)的坏习惯。而到小学介绍后,人生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基本过去,之后就是对好习惯的维护和巩固,然儿,要是坏习惯,要想把他扭转过来,那真是难于上青天,至于能否改过来,我真的很怀疑。我常想那很可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吧,那就想我们想通过习惯好的学生和习惯坏的学生一起坐,企图通过习惯好的学生来影响坏习惯的学生时,不但事与愿反还有点得不偿失一样。
原因何在呢?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长大后歪了,尚难扶正。何况人成长发育期坏习惯形成了呢?所以,凡事都得固本培元,方是正途。否则,将贻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