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开启五维突破》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很多行业?教育会是下一个吗?”看到第一段就有接着往下读的欲望。开篇从人的角色分析互联网的重要角色,从互联网和教育的关键链接点“人”引导探索教育的本源:教育不是灌输知识,也不是复制知识。而应该是寻找和挖掘个体发展的独立价值信念。把技术带给我们的变化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
1.个体启蒙和群体启蒙。(洞穴隐喻)
什么是洞穴隐喻?说白了可以这样理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教育启蒙的先驱,有了先驱的带领,让更多的人吃螃蟹,成为更多的启蒙者。互联网对于教育,就是那个洞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不要和能不能的问题:要不要当启蒙者,能不能引领更多的人通过网络开阔眼界,成为启蒙者。
2.差异化价值创造更多全新的可能性。(金银铜铁隐喻)
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故事。社会和教育能启迪和挖掘金子的才能,但是技术的介入让原本存在差异的个体发挥出更多可能的全新价值,创造更多的价值。正如书中说的:如果莫扎特出生在钢琴科技发明之前,梵高出生在油画颜料技术成熟之前,那会是社会的多大损失?
3.“身体秧苗”的自然发展规律和“知识秧苗、思维、创造力秧苗的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这个“揠苗助长”故事和我们了解的一样,但是视角不一样。技术的发展让违背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现象只增不减,我们自身是否还是属于自然规律的个体已经不那么重要,我们要重新认识“揠苗助长”:“身体秧苗”属于自然规律,“知识、思维、创造力的秧苗”因为技术的介入变得扑朔迷离:也就是说我们智慧的发展是否跟得上我们个体发展的自然属性,或者说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知识的现拿现用是一种发展还是一种退步没有办法定义。
4.即使生在困境,也要享受生活(幸福的真谛)
离开人群再回到人群才能找到幸福。对于幸福有两种解释:一是,幸福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二是,对生活、境遇的称心如意。那么故事中的教徒离开人群再回到人群之后明白的幸福是哪一种呢?我认为是第二种,从哲学角度看,其实就是一个相对性问题。生而为人,谁能保证所有的境遇和生活都顺心顺意?所以,要学会用相对的眼光去寻找幸福感。即使生在困境,也要享受生活。不管是离开还是回归,简单的独立和依附都并不是幸福最终归宿,幸福的真谛应该是寻找自我独立的价值和信念。
互联网是技术的发展,教育是人与人的链接,二者关键的链接点是人。链接让学习更自由,更快速,但是发展更应该是内心的力量,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我们需要放慢脚步,等待成长。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的碰撞产生的火花到底会引起多大的社会反响我们还不能获得精确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很确定的:我们需要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我,审视互联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