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比天大?安全教育更重要!
前几天,在某音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位男老师在上课时,发现学生喘不过气,脸色也是被憋得通红。
男老师认为是学生误食卡喉,对学生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20秒内,学生将误食零件吐到了地板上。
这位男老师的基本的急救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男老师在急救过程中,有好几位学生在笑... ...
这些同学们“笑容”的背后,有太多细思极恐的地方。
01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像这位学生一样幸运,能够得到及时急救。
因为,除误食外孩子被食物噎住卡喉也同样会有危险。
18年9月湖南某幼儿园,4岁男童吃午饭时,不小心被食物噎住导致丧命。
事发当时,正值午餐时间。
幼儿园老师们带着孩子一同吃饭,但孩子们爱边吃边玩。
于是,老师就将饭菜放置在桌上后就先行离开了。
其中,背对摄像头的白衣男孩,一边吃东西,一边旁边的小朋友玩闹。
但没过多久,男孩就紧紧捂住嘴巴,不停地咳嗽。
因为难受,男孩一直不停地用手指抠着自己的喉咙。
他试图将食物给抠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竟丝毫没有发现。
男孩难受地急着跺脚,其他的小朋友也是坐在原位置看着他。
直到3分钟后,老师才注意到有异常状况,将男孩紧急送往医院。
但,最终孩子还是没有抢救过来。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意外而导致窒息死亡的儿童近3000名。
这种儿童异物阻塞的情况,是日常生活中会常见的事件。
而且,事件发生时间非常短暂,往往5、6分钟就能致命。
倘若事件发生时,不知如何急救或者采用错误的急救方法,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02
2019年1月,广西6岁男孩在家吃花生时,不慎被花生呛住。
家长慌忙地带孩子前往医院救治时,将孩子“倒挂”在肩膀上。
期间,家长还不断用手拍打男孩的背部,但孩子始终没有反应。
男孩10分钟之后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但当时男孩的心跳和呼吸都已经停止。
经过医院将近1个小时的抢救,仍然没有挽回孩子的生命。
2019年7月,江苏一名家长给2岁的男童喂葡萄时,整颗葡萄被吸进喉咙。
这名家长同样是在慌忙中,想到用手给男童抠出来。
家长说:“是个大葡萄,卡在里面了,按住他抠,抠不出来,已经吸进喉咙里了。”
因此,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男童不幸窒息身亡。
当孩子被异物卡喉,家长常常会想到一些惯用的急救方法。
例如:胡乱拍背;用手抠;吞咽其他食物;喝水或喝醋。
但这些惯用的急救方法,往往是错误的。
有时侥幸将食物排出体外,但掌握急救知识,关键时刻可以救人性命。
所以,不管是老师、学生和父母都要了解一些相关急救知识。
03
强烈推荐“海姆立克急救法”
请人人学起,关键时刻能救命!
什么是“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应用:
● “海姆立克急救法” :成人篇
● “海姆立克急救法” :自救篇
● “海姆立克急救法” :用于无意识的病人
● “海姆立克急救法” :儿童篇
● “海姆立克急救法” :婴幼儿篇
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请各位花点时间学习“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备后患。
万一遇到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最重要的提高安全意识!!
此外,最安全的行动是——尽快把他们送到医院。
即便学会了急救方法,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危险性。
例如电池、硬币等小物件,避免孩子有接触。
食物方面也同样需要避免,尽可能预防异物卡喉:
马上要临近寒假了,学校教导孩子安全教育的同时,家长也要注重安全教育。
所以,预防是关键,急救知识是方法,安全教育要落实。
莱读教育(孩子专属的教育管家):
为您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全方位指导您培育优秀孩子,营造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