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的梦想有过好几个。从一开始迷恋消防车,想当一名消防员,到后来想开大飞机,当机长,再到最近常在我耳朵边刮风:“妈妈,长大了我想当个作家。不再改了!”
好啊,不管你想当什么,我都支持!
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本质是什么?去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
尽可能多的带孩子认识这个世界
当知道江苏书展在苏州举办,我果断带他去感受了一下。第一次独立开车出了趟“小远门”,有点小雀跃,也有些小忐忑。
柚子第一次在现实世界里见到了真正的作家。
书展上有年轻的畅销书作者,有笔耕三四十年的资深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在书上题字:希望小朋友能梦想成真。我想这一切一定让他心中写作的种子又一次扎根了。秦文君和沈石溪都说,他们已经写了四十多个年头。是啊,一个作家,能拿出一部又一部的作品,一定有着超人的毅力,作家首先能“坐”下来,潜下心来,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不用我说教,用眼睛看,用心体会,妈妈能做的便是尽可能多的带你去认识这个世界。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阅读愿望
假期是集中阅读的好时候,柚子在放假初就说想要一套《哈利波特》,和他去书店看了,又在网上比较了版本,最终买回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双语版。整整11本,足有半米高。那天一接到物流信息,小家伙就迫不及待地去菜鸟驿站取回。巨大的箱子,他一个人呼哧呼哧地抱回来,细密的汗珠,通红的脸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看到好书,我总会毫不犹豫买下来。也会不时地给他推荐好书。他的书,大概有三类,一类是他自己喜欢的,一类是同学间交流传递的,一类是我推荐的。对于我推荐的书,他未必一下子就接受,我也不着急,我相信铺好阅读品味的底色,他会被高品质的文字吸引的。
有一阵子他迷上了特种兵学校系列的书,要买全套。虽然书的文字质量不太能说服我,但这套书中关于军事和生存的知识还是有些价值的。我买下了全套25本,他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当时喜欢的书,这个暑假我再次提及,他摇摇头说,妈妈,那套书没什么意思。随着阅读的积累和提升,孩子会自己去甄别,所以,做父母的不必操之过急。
走出阅读舒适区,走向阅读伸展区
柯华葳教授在《教出阅读力》一书中为我们解答孩子在小学以前各阶段的阅读能力发展:
给柚子订了两年的《博物》杂志,他非常喜欢,会翻来覆去地看,还要求我接着订。这时我买回一整年的《少年时》的期刊,相对于《博物》,《少年时》这本杂志每期探索一个主题,文字更有全球视野和深度。没想到,他一点儿也不喜欢,说看不懂。随后,束之高阁。
但时隔一年,今年暑假他完全陷了进去。我什么都没做,只是把束之高阁的书又重新拿了出来,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仅此而已。所以,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阅读力达到阅读书目的深度时,一切水到渠成。这两年,我推荐了吴然、赵丽宏、汪曾祺的散文,给他朗读了全本的《爱的教育》《米兰的秘密花园》还有《中国文化课》的一部分。他开始有了自己的阅读品味和选择,开始有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判断。他不再想看精简版,青少版的书,更愿意看原著。
祖庆老师在一次讲座中借用钱穆先生的话来鼓励我们要读高品质的书。“学问如大海,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所要喝的,只是一杯 水,但最好能在上流清的地方去挑, 若在下游浊流地方喝一杯浊水,会坏肚子的。 ”这话说得多亲切啊。
读书于他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就一直读下去吧。
不鸡娃,不躺平,投喂好书,浸润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