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儿子拿了一个山楂片在吃,突然他跑来问我:
“妈妈,你看这两个是什么字?”
我看了一下,上面写着:桑葚味山楂片,他不认识“桑葚”二字,我告诉他是桑葚,他很好奇:
“桑葚是什么,能吃吗?”
于是我又给他讲讲解桑葚的特点……
回忆起小时候,我们家乡把桑葚叫桑果,我们村子没有人种植桑养蚕,但是对面村子种植的桑树很多,我在那个村的小学上课,经常可以看到那些同学从家里带桑果来学校吃,也分给我们,并且还讲述着摘桑果的趣事。
嘴上吃到了,可还是觉得很馋,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去到桑树园里摘,看看那些同学口中说的很大很多的桑果就好了。有这种想法的同学不止我一个,于是我们就问同学可不可以带我们去你们村子的桑树园里去摘,同学满口答应,我们商量好第二天就去摘。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跟家里大人说中午去同学家摘桑果不回来了。好不容易等到中午放学,我们五六个同学一起,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塑料袋,快速地跑到其中一个同学家。家里她妈妈早已准备好饭菜,我们几个随便吃了一点就跟同学去她们那最大的桑树园了
还没走进桑园,我们几个没见过那么大园林的同学就惊呆了,翠绿的一片桑林一眼望不到边,高大的桑树比我们要高出许多,人钻进去立马就看不到了。走进桑树园里,桑树栽种的并不很稠密,可是因为枝叶繁茂的原因在林子里几乎也很难见到阳光,不过桑叶反射的作用里面也不暗。
同学跟我们说要跟紧她,不然容易迷路,我们几个紧随其后。每一个桑叶旁都有许多成串的桑果,大多数已经变成紫红色,有些熟透的已经变成紫黑色了,还有少许是青色的还没成熟。我们一边快速摘着,放进塑料袋,一边大把地往嘴巴里塞,手口并用,甜甜的果汁吃得我们那叫一个痛快啊!
开始我们还摘红的,后来看到太多了红的也不要了,尽摘黑的,不大一会儿每个人的手都染得紫红紫红的,再互相看看都笑得不行,每个人的嘴巴也都染成紫红色的了。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其他的同学三五成群的来摘,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跟我们年龄都差不多。正在摘的兴头儿上,突然听到几个大孩子的说话声,同学赶紧告诉我们小声点儿,说不定是那些已经下学(辍学)的人,他们几个经常来桑园收其他小孩摘的桑果,自己不愿动手只吃现成的。过了一会儿说话声渐远,我们庆幸没有被发现,就继续边摘边吃。
只恨手中的袋子太小,一会儿功夫就摘满了,我们来到同学家休息一下,各自打量着手中的战利品,比一比谁摘的大谁摘的红。然后走着吃着到学校去,又分给其他的同学,每个人的手和嘴都染得红红的,去水池洗洗也没洗掉多少。
到上课时间,老师走进班里一看,忍不住笑了,问:
“你们中午是不是去摘桑果了?”
我们老实地回答:
“嗯!”
老师又说:
“看你们一个个嘴巴染的,也不洗洗!”
我们七嘴八舌地说:
“洗了,洗不干净……”
老师只好作罢。
晚上放学,我们每个人的袋子里都还剩下一些没舍得吃完的桑果,那是要带回去给家里大人和弟弟妹妹吃的。可是经过一下午的捂闷,桑果很多已经被压坏了,不过带回家照样遭到弟弟妹妹的哄抢。
时隔多年,再也没有那样痛快地摘过桑果了,随着政策的变化,很多地方的桑树都已被砍伐,桑园改成了田地,种桑养蚕不赚钱,都改为种粮食了。
现在偶尔在桑葚成熟的季节,看到超市里卖的包装好的桑果,价格很贵,味道也已不复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