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到省外上大学后就很少回乡,然而每次回去时都有种特别熟悉的感觉。
熟悉的亲切的乡音,清脆的布谷鸟的叫声,黑色的沟壑纵横的田野,金灿灿的的天边的霞辉,这一切在异乡的梦里我也无数次见过,但在现实中亲眼见到是一种别样的感觉。
我的家乡离海边很近,靠着一座低矮绵延的小山,那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上纯朴的人们的礼物。我从小就感觉我是幸福的,因为在这块土地上,夏天的时候我能随父亲上山摘杨梅,秋天的时候,和母亲在山间的田地里挥舞锄头的时候我能迎面感觉到不远处清凉的海风。
小时候的我有时也会帮父母干些农活,大多是除草,播种类比较轻松的活,那时我力气很小,没干多久母亲就会让我到旁边歇着去。依稀记得母亲干活时总是会带着一顶草黄色的帽子,太阳大时就会把它放在我头上给我遮阳。黄昏时的阳光是柔和的,天边的晚霞映红了我们的脸,这时我会向母亲述说这是我们课本里学过的火烧云,甚至自己能背出那篇课文。母亲虽然不懂我的话,但她的脸上总是露出由衷的微笑。
家乡的人不会做稻草人,他们总是简单地竖起一根杆子,套上他们不穿的旧衣服,再戴上一顶帽子。在我当时天真的想法中,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从不为驱赶鸟和野兽,而是为自己的田野增添几分色彩,他们是如此地热爱这片土地。
家乡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下雨的时候,每当进入夏天,家乡的雨就会特别的多。下过雨后,天气没有立马放晴,而是一片迷蒙,天地间好像铺上了一层轻纱,田野间的空气是清新的,有的农民会趁着雨后土地松软的时候赶着牛来犁田,农民的吆喝声与牛的哞哞声响彻房前屋后,伴随着布谷鸟空灵的叫声,让人感觉进入了仙境。后来我到了异乡的大学,这里也是阴雨连绵,每次下雨过后,布谷鸟也会开始它的欢叫,此时它的每一声叫声总会勾起我对家乡的思念。
每一次回家父母睡得特别早,不到十点乡野中的灯光就变得稀疏,我总是会在这时候感到丝丝寂寞,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宁静与平淡中使得每次在异乡的夜晚我总能找到情感的寄托。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以前没出远门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是如此的美好,多年后,时光的打磨让故乡成为了记忆中永恒的圣地。我常跟朋友坦言:每当自己受苦受累受委屈就会特别想回家,特别想回去那片熟悉的土地。我想,故乡的美在于那里留存着以前美好的回忆,在于她时刻向你张开怀抱,能够抚慰你受伤的心灵。故乡不仅是一张回家的车票,也是一台通往过往时光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