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小孩子要喝米糊。每次他都要自己盛米粉到碗里,每次都会洒一些到桌面上。这次,他依然自己盛,结束后,桌面上干干净净,没有洒出一粒米粉。我看到后,心生欢喜,直表扬他做的棒。这样我就省了清理的麻烦。他把勺子放进米粉罐里,盖上盖子,我想着就可以结束了。心想这次多顺利啊。没想到,他又把盖子打开,取出勺子,试着把勺柄折叠起来固定在盖子上。我看着勺子上沾的一层米粉,马上阻止他,“你快别搞了,你这样会把勺子上的米粉洒在桌子上的。这次难得没洒出来,你就不要再让我擦桌子了。”说完,我把勺子接过来折叠好交给他,他也没有反对,接过去放在盖子的卡位上,合上了盖子。
米糊冲好可以喝了。我看着刚给他新换的上衣,心想,要是让他自己喝的话,应该又弄的满身都是吧。于是我选择喂他喝。他喝了几口,表示要自己吃。我不给,说自己吃会把衣服弄脏。他也没反对。喝一口,也不着急咽下去,玩一会儿,再喝一口,再玩一会儿。我在一边端着碗看他这么玩着,又紧张,他会洒出来,弄脏了衣服,又着急,怎么不能一口气喝完,我的任务就完成了,我就能轻松一点。好几次想催他快点,话到嘴边,看到了自己的着急,又作罢,看着自己的着急和担心,站在一边等着他。
等着等着,突然觉得好笑。前几天,给他冲好了米糊,喝了两口不喝了,我还为此生气,今天,他都没有说不喝,他一直都表示要继续喝,我非但没有因此开心,我还和上次一样一直都在烦恼中啊。只不过,这次烦的不是没吃完剩下了不好,让我烦的变成了“吃的太慢了,”“我得多注意别让他把衣服弄脏了。”就像刚才,他没弄洒米粉出来,我不烦要清理干净桌面了,但我还一样有“他会洒出来的”担心啊。
看到了,才想起自己曾经在直播时说过的那句话,你的情绪和别人没有关系,你的情绪和事情本身也没有关系。无论别人怎么做,无论事情怎样发生,只要有个“我”在,有个“我”的认知标准角度在,烦恼会一直都在。只不过是让我们烦恼的对象不一样了而已,烦恼本身从来没变过。
所以呀,真正让我们烦恼的,其实并不是外面的人事物,而是我们自己的头脑。烦恼即菩提,也就是,每当烦恼起来了,就是在提醒我们又掉进头脑的念头里了,又掉进认知标准角度里了,又跑回过去了,又跑到未来了,唯独没有在当下了。
群里鲜婷分享的阁老的聊天,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见即止。看见的当下,只是如实如是地看见了什么,不再多走一步。多走一步,要去分别好坏对错善恶美丑高低贵贱应该不应该,就走进烦恼中了。
好好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