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
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如果杀掉坏人,亲近好人,这种方式如何?”孔子回答道:“你治理国家,为什么要用杀戮的手段呢?如果你做好人行善事,老百姓也会跟着好起来。君子的品德像风,百姓的品德像草。风吹过草上,草必随风而倒。”
钱穆先生说孔子认为政治责任在上不在下,底层的德行缺失当由上层负责。上层光明正大,天下大治。
我以为:结合美国2020年总统选举可以看出,当整体高层如参众两院、大法官、高级政府官僚,乃至大企业大媒体不再“光明磊落,正大光明”地执行政策和流程的时候,即使民主制度最为完善如美国的国家,也会出现混乱分裂,甚至舞弊。
李泽厚先生认为这是儒家继承的氏族社会统治风格,氏族社会对成员的统治还是以学院为纽带“温情脉脉”的,儒家主张以仁德治理国家。这种原则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古代社会戒杀反战等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
我以为:随着儒家正统地位从中国政治舞台褪去后,裹着革命名义的杀伐之道盛行,也不见了劝谏帝王爱惜民生的士大夫和“谏官”。
稻盛和夫先生用“遵循天道”比喻按照原则办事。企业应当遵守原则,从上到下没有例外。而原则来自于“原本就该这样”的内心认同,其实就是“善”就是“仁”就是君子之德在具体事务上的反映。所以公司高层应秉持仁厚之心按照原则行事,自然会正面影响下属。
我以为:稻盛和夫的天道就是人类本真的情感和认识,也是整个人类存在发展的常识和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这些就是“道”。我们做事情就是顺着这个道的指引去做,就是遵循天道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
樊迟向孔子请教种庄稼的学问,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请教种菜的知识,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走了。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啊!领导者崇尚礼制,则下属没有不敬重的。领导者崇尚忠义,则下属没有不服从的。领导者崇尚信任,则下属没有不吐露真情的。如果这样,则其他地方的人民都会举家迁来,干嘛要去种庄稼?”
钱穆先生猜测樊迟提问的动机有二,一是效仿古神农氏通过农业生产教化民众,二是可能当时运到了农业歉收。但是古今有别,通过直接教授农业技术而管理政治的时代过去了,所以君子需要学习为政之道。
李泽厚先生认为“小人”非道德评判,而是指社会分工和等级。中国自古就形成了社会分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后世的社会运动领袖都有消除二者差异的努力。樊迟可能是其中之一。但孔子不以为然。
我以为:后世直至近代消除社会差别的努力虽有改进,但是至今仍未成功。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樊迟之所以问农稼,是想另辟蹊径在孔子门生中获得竞争优势。而却被孔子识破,顾说樊迟是“小人”。并以此告诫在企业管理和竞争中要秉承“善”的原则,按原则行事,不可投机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