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禄》第二十七天

你看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天下没有心外的事物,万物都与我们的本心一同显现,一同归于寂静。

人生下来时,整个心地都是纯净善良的,安静的,与天体没有二致。在日后的生活中人心被外物所迷惑,产生了私欲,渐渐远离了心之本体,天性障蔽了,良知消失了。阳明先生说,医治人心的方子在于把好名、好色、好财的病根一一搜寻出来,清除干净。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圣贤只是一个克己的学问。圣贤注重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和杂念,做到与万物同为一体。“克己”的功夫做到了,“怨”也自然消失了,便获得了仁的本体。做功夫就是先从“克己”处入手狠下功夫的修养方法。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霆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是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圣人的良知,就像晴天里的白日,而贤人的良知就像有浮云的天空里的太阳,愚人的良知则像阴霾天里白太阳。虽然他们的明亮度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一样能劬分辨黑白似,即使在昏暗的夜里,也能够影影绰绰地辨别出黑白来,因为太阳的余光仍旧没有完全消失。阳明先生用不同状况下的太阳来比喻致良知的三种不同的人。也说明了不管什么情况下,良知是固然存在得,只看自己如何下功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