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岛晓露发来图语写作的图示,应景的端午图,设计得非常漂亮。该图以绿色为主,一只香囊,挂在显眼位置,右侧“端午”两字硬朗而隽秀,左侧的“挂艾叶、悬钟馗、喝黄酒、佩香囊”等12字,将端午的习俗表达尽然。
端午节挂艾草。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人们到野外采摘艾蒿,在门前和房檐挂艾叶防瘟避灾,悬挂在门上和床头,具有避邪作用。通过挂艾草来祈求平安健康,给家人带来平安,驱散瘟疫。
端午节悬钟馗。悬钟馗的寓意也是祈福纳财、驱妖伏鬼、驱疾祛疫、护佑家宅。因为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
端午节喝黄酒。这一习俗起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投江以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划船往江里投入粽子、倒入雄黄酒,不久便浮上来一条被药晕的蛟龙,从而保住屈原的全身。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和饮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佩香囊。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既好看又驱瘟。
每到端午节,详述端午节的由来,再翻翻资料,也是一种学习。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和神话信仰,因为五月五日正处于仲夏,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的位置,人们一看到这么大吉大利的天象,肯定少不了祭祀。还有,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端午节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
端午节必说屈原。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诗人,据说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楚国百姓得知后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端午节聊聊赛龙舟。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目前赛龙舟已成南方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端午节离不了粽子。简友最美少年时发来短信“万水千山粽是情,愿姐姐粽是平安,粽是快乐,粽是喜悦 粽是好运,无论甜咸,粽是所爱,端午安康。”句句离不了粽。说到粽子,传说屈原投江死后,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为了表达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也是我国最早的“筒粽”的由来。粽子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目前因各地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咸粽和甜粽两大类,我最喜欢吃甜粽。
在端午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椰岛晓露妹妹发来图语写作的图示,心有千千结,提示众文友提笔写起来端午的话题,她慈悲,她传统,她有责任感,发来图示,既是作业,又是号召和引领,永远不要忘记传统。
周六我和先生、女儿女婿小宝一起从市里回到县城老家,带去水果和甜粽,姐姐订餐在饭店,亲人们相聚吃饭聊天,我爹告诉我,端午节这天不要再回,该忙啥忙啥。今天端午节晨炼结束,想到姐姐和四妹在忙企业之事,担心家里只有爹和保姆俩人过节,临时决定回家,先生陪他爹,我陪我爹。带好治疗腿疼的药物,准备为爹现场治疗病痛。
爹今年八十六岁,身体尚可,但毕竟年龄不饶人,小病小灾不由人,右腿静脉曲张加膝盖疼痛,困扰着爹的身体和情绪,尝试多种治疗,效果欠佳,我们都常惦记。
我到家时,爹坐在沙发上,有些落寞,当看到我带着小宝推门进家,爹立马精神,和小宝逗笑、嘻闹。大姐家三口也赶来团聚,午饭气氛立即热闹起来,爹的饭量似乎也增加不少。
四年前的今天,娘病危,我们姐妹五人在医院CCU守护着娘,顾不上端午节的习俗。我们以“尽量减轻娘的疼痛”为原则,最后医生尽力,无力挽救,娘安详离世。就在端午节午夜时分,送娘回家。娘于五月初六离开我们,明天就是娘的祭日,再写文纪念。
端午节,写写端午的习俗,想想远方的椰岛晓露,回家陪伴照顾父亲,心中思念慈爱的母亲,和懂事可爱的外孙一起玩耍。放慢脚步,用心体会每一天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