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觉得孩子的未来很重要,那么你一定会将最好的教育给孩子。问题是你知道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吗?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教育最简单,但是方式一定不简单。因为孩子的独特性,每个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优点。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能够与时俱进,帮助他们发现潜能、发挥优点和特长并且扩展他们的知识和视野。
家长的教育期望
期望孩子将来有好的仕途;期望孩子将来有好的钱途; 期望孩子将来有一技之长;期望孩子将来尊老爱幼,有道德….. 有这类想法的家长人群占比最大,思维出发点主观性比较大,比较传统。
期望孩子未来有创造力,有个性;期望孩子未来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望孩子未来思想独立,拥有自由意志….. 能做这种思考的家长基本上都比较理智客观,拥有现代人的思维模式。
……
不论主观还是客观,对于家长来说总会选择最好的、最正确的教育。反之,一旦意识到不那么正确,就一定会选更正确的。
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知道未来的世界,那么你会不会现在就有所改变呢?答案是肯定的。假如知道未来世界的样子,我们就一定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我们无法拥有未来。对未来的判断也只能基于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文化、价值观而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即使真的存在一个最好的教育又将之放在面前,你也一样会无视它。因为,能洞察万物的智慧之眼很少有人能拥有。
好与坏的局限性
我们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使用二元相对性(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等等)观念。其实这些观念具有主观性、片面性以及时空局限性的,它们是动态的,随着社会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觉得对的,过一阵子就不一定那么对;
自己觉得对的,在他人眼里可能就是错的;
比“对”更对的叫“很对”,相比“很对”之前的“对”其实就是一种“错”。
我深圳的一个朋友,他的孩子高中三年补习班一共花了90多万,但是孩子的高考分数才200多分。现在的他,一脸茫然与无奈。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在他看来让孩子去补习班就是最好的选择,为孩子花钱就是在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那么通过以上的观点来看,每个人对于“最好的教育“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更合适的教育。
虽然我们不知道最好的教育是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不好的教育形式。
1、缺乏个性化。传统的教育体系通常是由一名老师授课,而学生们都必须按照老师的节奏与进度来学习。这种形式的教育缺乏对个人差异性的关注,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人能力被忽略,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压力增大。
2、过分强调成绩。将成绩视为唯一的标准,自然会忽略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质量,如道德感、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势必会导致学生为了得高分而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
3、过度的标准化。标准化考试与评估势必会导致学生记忆大量的标准答案。在标准答案下学生还能进行发散性思考吗?所以学生就失去了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而且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逐渐丧失。
4、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无法与现实生活对应,这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所以经常看到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缺乏生活常识,这导致他们满腹经纶,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运用。
5、缺乏情感支持。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拿出来单独写一篇文章,我在这里简单讲一下。不懂情感表达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很多很多的家长同样不会情感表达,更何况是老师与学校?缺乏情感表达会导致学生会感到焦虑、压力等负面情绪,而这些情绪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情感支持其实是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与积极态度最为关键的底层逻辑。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我相信你是一个想要给孩子一个良好教育的家长。
如果我告诉你最好教育是最便宜的,你会怎么想?
原创不易,如果转载本文末务必注明转自:胤古龙图
如果喜欢, 就请点个赞或者“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