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清醒和警觉的时候,需要和大人进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跟着大人学习,让大脑充分发育。
孩子疲劳的时候,需要独处或者睡觉,从而让知识得以吸收和消化,并且防止被过度刺激。
但是两者的平衡并不太好把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天的吃饭、睡觉和玩的作息表,但是很难提前确定下来孩子的独处时间。
那如何把握平衡,更好的让婴儿独处呢?
01 刻意留出时间
可以留意一下孩子的日常安排,看看里面有多少什么也没有安排的时间。如果排的很满就要考虑给孩子空出一定的空闲时间。
理想的情况是让独处时间很自然的发生,每次可以有5、10或者15分钟,然后每天有那么几次。没必要一直让孩子和你玩躲猫猫或者不停的给他不同的玩具。如果发现孩子自己玩的正开心,就不要去打扰他。
取决于孩子的气质,每个孩子需要的独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以孩子的需求为准,按照孩子自然的节奏来安排。
02 注意过载迹象
孩子觉得疲劳,会给我们信号,大人需要注意孩子给的线索。当你和孩子互动,孩子出现烦躁的迹象,最好先停下来,然后找别的时间再互动。
婴儿过度刺激的迹象有很多,比如:
- 看别处
- 拒绝跟随你的眼睛去注视
- 身体扭来扭去
- 哭
发现婴儿过度刺激,可以这样做:
- 带孩子到安静的地方比如婴儿床上,让孩子慢慢平静下来。如果在外面,可以把孩子放在小推车里面然后盖上一个毯子。
- 新生儿或者比较小的婴儿还可以用毯子包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外部的物理刺激。另外也有些孩子这时候会喜欢让父母抱着。
2、3岁的孩子过度刺激的迹象也有很多,比如:
- 不能聚焦在手头的工作
- 攻击性行为
- 过度兴奋 - 从一个活动快速转向另一个活动
- 拒绝睡觉
- 很难入睡,即使已经很累
发现2、3岁的孩子出现过度刺激的迹象,可以这样做:
减少周边的噪音和活动,比如关掉电视、收音机或者带孩子到卧室。
-
帮助孩子表达他的行为透漏出来的感觉,比如:
- 我看出来你很不高兴。
- 我看出来你感觉很疲劳。
和孩子安静的坐着并且选择让人平静的活动,比如可以读一个故事。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躺下来,唱一些让人平静的歌或者抚摸他的背部。当平静下来之后,给孩子一段独处时间。
03 确保孩子安全
孩子独处的活动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
坐在婴儿餐椅上看你做饭
躺在婴儿床里面自己说话
自己看绘本
自己玩玩具
-
盯着灯看
…...
不过无论哪种选择,都需要确保孩子安全:
- 确保孩子待的空间对孩子是安全的。当孩子刚开始学会坐的时候,记着围着孩子放一圈枕头。
- 应该可以随时看见孩子,一方面为了孩子安全,另一方面孩子需要时不时看到你,来获得安全感。
- 玩具应该够大,不会被孩子吞下。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注意识别当孩子需要从独处到互动的信号,比如孩子可能会冲你说话,冲着你爬给你信号让你去抱他。
04 尊重睡眠需要
睡眠其实也可以看做孩子一种比较特别的独处时间。每天按惯例作息,休息很好的孩子,一般会更开心和表现更好。
充足的睡眠对大脑充电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孩子简单的打个盹,也是一种放松的,回顾当天发生的事情和让自己平静下来的好机会。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升大人的记忆和促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的学习同样也很重要。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15个月大的孩子,花了15分钟学习一种人工生成的语言。其中一组在学习和测试中间打了个盹,而对照组的孩子没有打盹。
结果发现,打盹的一组孩子抽象规则的学习表现更好。
尊重孩子的睡眠需要是很重要的,尽量不要省掉打盹时间,而且打盹和晚上的睡眠时间最好有规律,根据孩子的节奏每天发生在同样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