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是否能更持久、更高效、更有针对性地阅读,成了人们拉开认知差距的一道门坎。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已经比大多数人都优秀了。
于是你买了书,准备了笔记本、记号笔。你安排好时间,坐下来,翻开书。可是你一会儿翻两页书,一会看两眼手机,一会沏杯茶水,就是踏不下心。
于是你开始自我怀疑,多方求证自己的问题。折腾几个小时,得出的结论不外乎两种:一是惰性在作怪,你需要克服;二是过于浮躁,你要让自己平静下来。
虽然发现了问题,但你很难找到解决办法。先不说阅读技巧,有个重点,可能一开始就被你忽略了:你的书选对了吗?也许你读的这本书,根本不匹配你的需求,或者它干脆就是本烂书。
书都没选对,你怎么能踏实读下去呢?书都读不下去,还谈什么阅读方法呢?
那么,怎么才能选到一本你真正需要的书呢?
渡边康弘在他的作品《高效阅读》中,为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与《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相比,本书干货类内容确实不多。对于阅读效率高、能力强的人来说,这本书价值不大。但是对于需要克服阅读障碍的人来说,书中有些简单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高效甄别、阅读每一本书籍,并使得这种“高效”具有可操作性。
渡边康弘是日本Read For Action读书会的创始人,也是一般社团法人“商业模式革新协会”的理事。他自己也曾有过阅读障碍,因此,他进行过许多尝试,最终总结出一套简单的方法,并把它们整理、浓缩在这本《高效阅读》中。
《高效阅读》主要有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养成、如何甄选书籍、知识转化和运用四部分内容。
下面我们主要聊聊,如何借鉴书中的阅读方法,甄选你真正需要的书。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读书的目的。
谈到读书的目的,很多人都会说,为了摄取知识、自我提升啊。但是我们都很容易忽略一个前提:你要摄取哪方面知识?提升什么技能?
在出发去书店之前,我们有必要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新书?选什么领域的书籍?需要得到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方法?
举个例子:比如你打算买些文学类的书,这时应当先对自己设问一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需要这些书干什么?答案是:积累素材,提升文笔。然后,你可以从小说、传记、经典名著等书籍中进行选择。
第二个问题:你需要积累哪方面素材?答案是:中国名人生平和历史事件。这样外国文学你就可以不做考虑。
第三个问题:你需要现代文学还是古代文学?答案是:古代文学。于是,你最终就能锁定目标:中国古代人物传记和古典小说。
这样,一步一步缩小范围,我们选择书籍时就更有针对性。
第二步,运用“一分钟神奇呼吸法”集中注意力。
你明确了需要的书籍,可以出发去书店了。站在书架前,先不要急着选书。不妨先进行注意力集中练习,它对于你接下来要做的事,帮助很大。
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部位;
其次,用嘴缓慢深长的吸气,并发出声音;
再次,用鼻子缓慢的呼气,并发出声音;
另外,让这个过程持续一分钟。
这就是“一分钟神奇呼吸法”,它来自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意志力研究。对于集中注意力来说,这种方法非常有效。当然,“一分钟呼吸法”,并不是说就只能做一分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半分钟、十分钟都可以。
使用这种呼吸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调整状态,给自己一种仪式感,赋予自身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要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书籍了!
注意力高度集中之后,我们选择书籍无疑会更加准确高效。
第三步,用一分钟进行快速翻阅。
做好准备之后,拿起一本书,用一分钟快速翻阅完毕。要领是:速度要快,快到发出翻页声,并且看不清书上的文字。
事实上,许多教你速读的书中都有这样的建议。
美国佐治亚州的一所速读学校,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要求被测试者高度集中精力,并保持眼球静止不动。然后在一分钟之内,将一本书从后往前迅速翻动。这样反向翻完书后,被测试者在内容理解方面,竟然取得了比正常阅读还高的分数。
支撑这种“快速翻阅”行为的理论,是“潜意识效应”。它的意思是,虽然事物会呈现一些表象,但是仍有些信息不会被我们当场感知到。事先获得“潜意识”领域的刺激,有助于提升我们对文字和句子的判断速度。
世界知名的丹麦科学记者托尔·诺力特朗德,在他的《使用者幻觉》一书中,就提到了“潜意识”的处理速度。处于“潜意识”状态,我们处理信息的速度会变得极快,甚至高于“有意识”状态27.5万倍。
虽然很多人会对怀疑快速翻阅的有效性,但还是建议大家放手一试,甚至要多加练习。因为 “一分钟快速翻阅”,能使你迅速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判断某本书是否符合你的需要,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以上三个选书步骤,你就很难再买到废书。
另外,作者还对选书提了一个建议:相对于“通才”,做个“专家”更容易达到优秀。所以在选书时,切忌看着哪本都好。如果你要买某个专业领域的书籍,建议入门级的选择两本,难度升级的选择两本,再选两本与该专业无关的书籍。
为什么要选择两本专业外的书呢?因为,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加入意外性和创新性。比如,在文学类书籍之外,可以选择哲学类、社科类、心理学类,都是不错的搭配。书籍间的交叉性和延展性,对提升阅读的获得感也十分有益。
总之,面对驳杂的知识和信息,“不知道就是损失”并不可取。知识焦虑会让你麻烦不断。懂得屏蔽烂书、废书,读书就会变成享受,我们也能获得自己真正需要、适用的知识。
再次强调,这本《高效阅读》更倾向于不会选书、对阅读有畏难心理的人。如果你有这样的问题,不妨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