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很多写作新手是否跟我一样有过这样的困惑:有时候你感觉自己明明很用心写的文章却没有达到你预期的受欢迎程度,有时候随心写的文章反而得到了不错的展现量和阅读量。
因为和自己的预期不同往往会陷入焦虑的状态,怎么样才能写出受欢迎的文章呢?经过学习,我找到几个容易忽视的点,颇有启发,现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你。
第一,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写作之前先问下自己,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呢?如有你是想通过文字进行知识分享,那就用心做好内容。不用过分纠结阅读量和传播。
如果是职场写作。那你就想是目的是啥呢?是汇报成果,为了获取领导的资金或者人力支持,是为了提供政策建议?向领导提出有用的建议?核心不同,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如果你就当初想记录生活,就尽情写就可以了,因为当你开始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目的明确就会把注意力关注到自己想关注到点上,减少没必要的焦虑。
第二,考虑阅读的对象。一是需要把文章送达到你的“目标客户”。比如你写的是摄影培训的内容就要把文章送到想学习这方面的人那。你想帮助更多的妈妈进行情绪管理,那就需要送到妈妈跟前。对于爸爸或者未婚女性来说,可能价值就不大。
二是要考虑阅读对象是否准确接收到你文章里的信息。我以前常常觉得“我懂了,他们也应该懂了”的,我们光顾着自己表达,忘记了对方是否理解。忽略了阅读对象背景的差异性。
如果写一篇专业性很强的文章,放在同行群里,看懂的人就比较多。可是,普通人就不一定可以。这时候可能文章就要多一些背景知识,基础知识的介绍,有了一些入门知识的铺垫,阅读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第三,要明确阅读的场景。我们常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如:段子要选择轻松活泼的氛围。工作汇报就要详实具体,严肃严谨。写作也一样,不同平台对应不同的场景。
如公众号,用户复杂,讲究内容趣味性,传播性高。知识星球。满足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内容要短小精悍,因为是社区平台,更在意互动,对知识的系统性要求不高。课程类平台,小鹅通等,对知识系统化要求比较高,要保证阅读者收获高密度知识,才会为此付费。
第四,注意写作的口吻要亲民。和上下级汇报材料不同,平台公开写作更注重双向的沟通。一是采用平等的姿态,分享的口吻,就是说“人话”。写作时想象对面时刻有人与你面对面沟通。多用“我表达得清楚吗”“请问我刚才讲明白了吗”。二是调动读者的参与感。采用简单提问的方式,“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坚持很难呢”“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喜欢纸质阅读呢”。三是常常问自己,答复确认信息接收好坏。如我这样的表达方式,读者好理解吗?是不是应该再多写点背景信息?是否还有一些行业术语?是不是太学术?这个概念讲的够通俗吗?
作者没有智力优越感时,才能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是写作,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第五,角色转换,多以读者思维写文。新手上路常常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个自嗨状态。我只管把文章写好,看不看是读者的事,这就是典型的作者思维。需要进行思维转换,那怎么转换呢?
一是换位思考。写作的天然缺陷,作者一直在说。从内容产品设计上来说,用倾听逻辑来设计写作框架。读者想要知道什么?读者会转发你的文章根本上是你写出了她心声。你通过文字帮她表达了,她才有帮你转发的驱动力。
二是给予心态。多想想我们能给予读者什么?读者想得到什么?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否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正如古语所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交换无处不在,你给予给世界的价值,这个世界也将以另一种形式同等价值回馈于你。
三是注重服务。在内容同质化严重的时代,内容品质是根基,做好服务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文章要怎么做服务呢?想想怎么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怎么提高文章的观赏性?怎么降低阅读疲劳?
用更直接易懂又吸引力的标题。
采用颜值更高的封面图和文章配图。
提高读者阅读效率的排版设计。
更及时的在评论区和读者互动。
不自嗨,把每一个读者当做你的客户,从用户思维角度出发,学会换位思考,让更多人从中获得他们想要的精神食粮。我是共成长笑妈,写作路上勠力同心,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