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辩论赛的终结日
最美好的三件事
1. 下班之后回家跟妈妈聊了一会儿天。说了一下,最近让我很抓狂的事情。
2. 中午吃饭之后,学生分享在其他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我努力提醒自己保持中立,聆听学生的想法。可能是我也很着急,想把自己的观念说出来,我发现自己的追问总是很有态度,很有立场的。这可能也是我在启发性提问的时候做得不够好的原因吧。其实我觉得这样很不对,这也抹了学生的思考的。当然也可以说我这样做可以给学生做很好的示范。看吧,挑剔自己是我的日常思路。
3. 终于结束了为期一个月的辩论赛,从全员辩论,到集体推荐,在到区域展示,最后回到年级表演。整一场活动,我好像有备而来,又好像一点准备都没有,就做一个统筹和策划的人。看着他们从颤巍巍的站上讲台跟对方辩友对峙,到今天这一场能够有序的传递麦克风,精准的把握对方的逻辑漏洞,真的觉得孩子们每一场的进步都非常明显。其实这只是一个语言游戏,有些人可能根本跟不上辩论的思路,有些人可能根本听不到辩论的观点内核,但是氛围的魅力就在于它让每一个人都沉浸其中,而且让每一个人都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让每一个人都有进步的空间。
当然,这也让我反思,如果需要带一个辩论队的话,首先我可能要补一补逻辑学。其次,真的要帮每一位辩手去打磨辩论稿,每一场辩论的核心观点都是清晰的,事例都是丰富的。最后选人很重要,我希望能选孩子本身就很重视人,如果这个人的综合素质挺不错,但是他对辩论的活动就是不够重视,这样的活动给他去参与,其实对他的发展而言,作用并不大;我还希望能选择孩子的家长也支持的,这一次就发现有一个孩子,他是顶着家长的嫌弃、同伴的质疑,压力非常大,还有一个孩子呢,是家长没什么方法,又不知道怎么求助,反而一直在质疑这个活动的合理性。真的是我在接下来这段时间要不断努力的事儿。
工作•思考
怎么做才算对学生好?
今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怎么做才能对学生好?在辩论赛之后的复盘环节,我先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亮点和遗憾都总结了一下之后,我就掏出果汁请大家喝。我总是觉得吃吃喝喝,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首先是特权在不允许吃零食的学校,我居然在老师的奖励下可以喝果汁。其次,吃吃喝喝才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这样才能让自己经历的东西更加印象深刻,我也希望孩子们的经历不仅仅是经历而已,能够成为更加深层的经验,供以后长大的他提取。当然,我也很困惑,如果他表现得真的不好,我应该告诉他吗?我应该怎么告诉他呢?这时候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了:玩笑三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