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家宝宝写的:
大年初三,我们一家来到了素有“盐都”之称的自贡市,来到自贡一定要看看盐业博物馆,这也是目前中国的唯一个盐业主题的历史博物馆。
刚走进展览馆,就是一个硕大的金色铜像立在我们面前,这个铜像是一位身体强健的大力士正在努力地开凿盐井,他双手拿着一根铁杵正在往一个井坑里面努力的凿,能看出来他全神贯注用尽全力,这个雕像就是描绘的当时人力开凿井盐的场景。
参观完了这个雕像,再往前走几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展览柜,陈列着从全国各地开采出来的盐标本,例如青海的湖盐,渤海的海盐,以及自贡的井盐。抬头一看,还有一幅硕大的中国地图,这个地图是五颜六色的,上面标记了全国各个地区主要的产盐地,有意思的是,全中国好像也就只有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没有盐产区。
再往前行走,就看见几个巨大的盐井模型,根据遗留下来的盐井遗址按一定的比例缩小而成的,他们的构造非常真实,而且这些模型是可以手动操控的,可以通过滑轮转动模不同朝代严井的开采方法。比如说元代的落物打捞技术,其原理就是把一块能够吸附盐卤水的纱布包丢到卤水井中,过一段时间之后,再通过铁爪钩打捞上来,这个过程就可以通过模型模拟来实现。
还有一个盐业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国家税收的贡献,展示陈列的图标显示,唐代我国的的盐税占比国家财政收入的50%,元代的盐税占比的财政收入是历朝历代中最高的,你猜是多少?居然高达80%,真是你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刚好还赶上一个新年特展,展出了新中国成立后各地的许多和盐相关的物品,比如:盐证、盐票、盐业公司的账本、盐业先进工作者徽章和鼓励大家吃加碘盐的宣传画,很有年代气息,不仅我没见过,妈妈说她也没见过。我惊奇地发现,怎么黑龙江省1995年还在用盐票买盐啊,这时我联系到前面看到的盐产区分布图,我猜黑龙江可能不怎么产盐,所以说盐相对来说比较短缺吧。
我们参观完了博物馆,出来看到门口的特色商店,进去一看里面好像都是卖盐的,妈妈跟我讲,现在自贡只有一口超过千米的盐井还在继续开采,已经是清代开凿的了,我们一看,店里面果然还有千米自贡盐井出售。我们正在纠结要不要买时,旁边有一位叔叔说的:“盐是个好东西,我们要不要买点吃来耍嘛?” 真是把我们给逗乐了。在店员的强烈推荐下,我们买了两袋自贡特产的富锶盐,有软化血管帮助骨骼生长的功效。
大年初三,我们的盐业博物馆探寻就到这里了,给我的感觉是很有趣,很丰富,很震撼。就像博物馆墙上写的:自贡盐业为国家和地方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自贡值得骄傲的历史荣光。盐给这座城市结晶的历史记忆,已成为后继续者超越前人的智慧之光和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