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书
今天我们来看朱航辰同学推荐的书籍《活着》,看看朱航辰同学的读此书的感想。
《活 着》随想
朱航辰
《活着》这本书的作者是余华,讲述了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这部小说读着让人心痛心酸。
生命来源于大自然,而大自然的力量又给予了生命。
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我们的生命中会饱经太多风霜,但即使千疮有孔,也不愿向生命屈服。出生以后,每个人都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生命的存亡。有人选择低头行走,而这一路,也是只能磕磕碰碰,满是伤痕;有人选择面向光明,从此人生被点亮。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打着雨伞在道路一旁行走,望着地面上一滴滴的雨水,好似女人的眼泪但又比它感伤。我那惆怅的心情与周围嘈杂的环境弄的不可开交。我渐渐抬起头,可路上的行人都各走各的,互不搭理,我也开始昂首挺胸行走在这寒冷又杂乱的雨里,行走在世界中。
一阵暖风吹在我的脸上,回到家里,在阳台上眺望人来人往的大街,也想过我曾是他们中的一个。就在刚才,他们长按嗽叭,急躁的想逃出这雨中,就像我一样,可我们谁都改变不了,这是天空的事,也是生命中的事。那时我在想,这雨就好比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每个人不能因为天气而改变心态,改变态度,只因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昨日,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今日,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生命由生活掌管,而生活又由“情”而控制。冰心说道:“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我们的情感千姿百态,而它们又在于对事物的看法。
那些将要去的地方,都是素未谋面的故乡。从古人“国破山河在,城村草木深”中国家的担心,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从古至今故乡是每个人生命的起源,成长的归所,脑中的回忆,而这全部的全部,都是“乡情”。
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是在一个跟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了昨天,有的人迈步向前。你又可曾记得那告别过的朋友、同学?他们和你一样,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对方。就好比天空中的月亮和星星,互相照耀着对方,而又因对方显得更加和谐。他们帮助你,关心你,不知还有哪个陌生人更懂你,也许这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友情“吧。
它,是生命的地平线,是航海中的避风港;它,陪你度过了无数个月夜,无数次失望。同时,也装满了爱和快乐。曾也有过青春的他们,现今脸上的那普通一条条河流一样的皱纹,时时刻刻在他们那苍老的脸上流淌,那双看似僵硬而又为我们指明方向的手,也何曾受到时光的冲刷,他们把一生奉献给了我们,自己却默默凋零,无怨无悔。这也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亲情”。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雕琢;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而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日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愧日益助长内心那怯懦的自尊心。
其实冰心的那句话后又说:“将这一经长途,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生命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又与态度和点点滴滴相连,虽然我们不能掌控生命,但我们可以改变生命。而这,就是我所认为的生命的意义。
未曾长途跋涉的足,不可以说路远,而未曾在长夜里哭过的人,也不足以语人生。
只因人间的“情”和生命的倔强,我们,才会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