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乃后天之本,同为气血生化之源,一切营养物质都需要通过脾胃运化,送达全身。上面我们说了错误的喂养方式,会让孩子脾胃受伤,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更会降低孩子的营养吸收,让孩子的免疫力下降,生病的情况增多。
中医认为,小孩属于“稚阴稚阳”之体,也就是说孩子的脏腑功能尚不健全,身体里的津液精血还不充盈。因此,若想把孩子的身体底子打得棒棒的,调理脾胃才是重中之重。而调理脾胃并不在于吃多少补药,要从日常饮食和保健抓起。
首先是不要让孩子吃太多大鱼大肉的食物和不好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堆积在肠胃里,久而久之会化成痰热,让本就是“纯阳之体”的小孩,更容易上火。老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萝卜保平安”,孩子的脾胃虚弱,适合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其次,胃是喜暖恶湿寒的,孩子的饮食要以温热为宜。就算是在夏天,也不要给孩子买太多的冰激凌吃。一方面,生冷的食物很容易损伤孩子的胃气,另一方面,甜腻的食物也会让孩子上火。有的孩子喜欢从冰箱里拿出冰牛奶直接喝,这是个很不好的习惯,加热之后的牛奶无论从耐受程度,还是营养价值方面,都更加适合东方人的肠胃。
当然,除了饮食上的注意,中医还有一些有益于脾胃的特效穴位,对改善孩子的脾胃能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以下3个穴位就非常好使,建议家长朋友们学习使用。
1.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中医上讲,足三里的“里”通“理”,是调理的意思,所以“足三里”又可写作“足三理”。而“三理”分别指的是理上、理中、理下。
所以按摩时有个小诀窍,当孩子出现胃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理上”,按揉足三里时要往上方使劲儿;当孩子的肚子中部不舒服时,就需要“理中”,只要垂直按压就可以;如果小腹疼痛或是胀满,就得在按揉时往下方使劲儿,这叫“理下”。
2.按揉脾俞穴
脾俞穴的位置不太好找,最好让孩子趴在床上,先沿脊柱找到第11胸椎,中医里有个骨度分寸法,以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的距离为3寸。在刚才找到的第11胸椎,也就是脊柱旁开1.5寸的地方,就是一对脾俞穴了。
按揉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双手大拇指指腹按压在脾俞穴上,另一种是用单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别按两侧脾俞,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每次按揉3〜5分钟,如果时间充裕,可以每天都按,也可以隔一天按一次。1个疗程大约5次,一般2个疗程下来,就可以有效改善孩子厌食和积滞的情况。
3.按揉三脘穴
“三脘”是上脘、中脘、下脘的合称。中脘穴在孩子肚脐正上方,以孩子的手掌为标尺,距离肚脐一横掌处。三脘穴以中脘为中心,上脘在中脘上1寸,下脘在中脘下2寸。按揉“三脘”,有消食导滞,健脾和胃的功效。
具体手法是,让孩子平躺在床上,双手重叠或单手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方向按揉30〜50圈,然后再以肚脐为中心,摩揉整个腹部30〜50圈,注意让圆圈的轨迹经过三脘穴,最好让孩子觉得肚子热热的。如果想起到很好的疗效,建议大家在三餐半小时之后,各做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