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烽火连天西夏边
第六节 筑永乐
公元1081年十一月,西讨的河东路王中正部回撤,经过鄜延,鄜延路安抚使此时为沈括,他抓住时机,命部将在绥德城炫耀武力,声称朝廷已任命沈括节制河东路十二将,不日将再次兴兵西讨。驻守塞门(即安疆),浮图(陕西子洲县西)、吴堡(陕西)、义合(绥德境内)的西夏军闻讯前来打探,果见边境大队人马聚集,声势浩大,信以为真,连夜弃城而逃,沈括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塞门、浮图、义合、吴堡。
公元1082年三月,西夏打算以金汤城(陕西志丹县西一百里)为据点,招兵买马,攻打鄜延。沈括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派副总管曲珍率军两万进军东川,扬言要去攻打葭芦(陕西佳县),吸引西夏兵力布防,趁机在金汤大败西夏军。接着,沈括又依样画葫芦,攻下了葭芦。至此,加上此前种諤(种諤为鄜延路安抚副使,为沈括副手)取得的米脂,在沈括手上,一共攻取了六城:米脂、塞门、浮图、吴堡、义合、葭芦,拓地近千里。
我们只知道沈括是位大科学家,实际他在军事上也是一把好手啊!不过让人奇怪的是,沈括这份功绩,《宋史》竟然没有片言只字记载。
四月,李宪也蠢蠢欲动,上疏请求再次讨伐西夏。赵顼问执政的意见,此时首相是王珪,他回答道:“以前担心财力不足,如今朝廷国库里还有五百万缗,供应军队打仗还有富余!”
尚书左丞(即参知政事)王安礼道:“钱能当饭吃吗?钱一定要变为粮草才行啊!现在离上次五路伐夏才几个月,如何在短时间内筹集军粮?”
赵顼恼火地道:“李宪都认为准备停当了,他一个宦官尚能如此,你们反而没有此心?唐朝平定淮西蔡州,宰相裴度和君主意见高度一致,如今计不出公卿,却由一个阉寺提出,朕都为你们感到羞耻!”
王安礼从容对答:“淮西,只不过是三个小州,有裴度的谋略加上李光颜、李愬的将才,还动用了全国的兵力,经过一年才平定。如今西夏之强大不是淮西所能相比的,李宪更不能和裴度匹敌,将领也没有李光颜、李愬的本领,臣担心最后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赵顼一听,有道理啊!暂时按下了心中的欲望。
熟料,六月初一,环庆路安抚司派将和西夏军干一仗,斩杀西夏统军嵬名妹精嵬,副统军讹勃遇。六月二十八日,曲珍等人又在明堂川(米脂县西北)大败西夏军。两次胜利,又鼓舞了赵顼的信心。
五路伐夏时,种谔这一路曾相继攻取了西夏的银、夏、宥三州,却不能驻守。七月,鄜延路安抚使沈括与副使种谔,向朝廷上陈攻夏方略,提出欲占领夏、银、宥州,必占领横山,欲占领横山,必在横山附近修筑城池,赵顼深以为然,派给事中徐禧往鄜延节制军事,和内侍李舜举一起去查看地形,相机筑城。
徐禧到鄜延后,经过勘察,提出筑城永乐(米脂县西)的方案,沈括建议筑城石堡、种谔提议修复旧银州。三人各抒己见,但沈括很快附和徐禧,确定筑城永乐,两人上奏朝廷。赵顼听信了徐禧,下诏筑城永乐。
对于徐禧筑城永乐的意见,种諤坚决反对,种諤道:“如果在永乐筑城,西夏必定派大军力争,万万不可行!”
徐禧勃然变色,对种諤大怒道:“你不怕死吗?敢耽误国家大事?”
种谔毫不畏惧回怼:“永乐筑城必败,失败则死,抗拒节制命令也是死;还不如现在就死,远胜于以后丧师辱国而死!”
徐禧见种諤不屈服,上奏赵顼,说种谔跋扈不听命令,赵顼担心两人再顶牛,下诏让种谔守延州。
徐禧支开了种諤,命沈括调鄜延路军卒筑城,沈括命李浦率领前军,吕真为副将;曲珍率领中军,高永能为副将;王湛率领后军,景思谊为副将;李稷主持馈饷。前往永乐筑城。谋画如何筑城这些事情,实际上由徐禧一人做主,沈括只是负责一同签字画押而已。
人多力量大,仅仅十四天后,即八月二十五日,新城修筑完成,距离原来的银州城仅二十五里,赵顼赐名银川寨。徐禧、沈括、李舜举见城筑完,率军回米脂,留曲珍率一万军卒守新永乐城。
佐料:赵顼决定让徐禧和李舜举到鄜延去后,特意召见了徐禧和李舜举,李舜举退出后,到中书省政事堂取旨,宰相王珪出门迎接,口里恭敬地道:“朝廷将边事交给押班(指李舜举)和李留后(指李宪),官家再无西顾之忧啊!”
李舜举忧愁的回答道:“西境多事,实在是士大夫的耻辱。如今是相公您执政,难道以为将边境大事托付给两个内臣(李舜举和李宪都是内侍,即宦官),很是妥当吗?我们内臣的本职工作,就是洒扫庭院、擦抹窗户而已,怎能担当领兵作战的重任?”李舜举真是一位大明白人啊!
可王珪竟然毫无愧色,其他大臣听说这件事后,都深以为耻!
公元1076年十月,王安石罢相后,王珪被提拔为宰相,一当就是十年,而且也是在任上薨逝的宰相之一。
王珪以文学见长,自成一家,朝廷典章制度,大多是他的手笔。可是做了宰相后,王珪却少有建树,被世人成为“三旨宰相”,即他上殿进呈时,称“取圣旨”;赵顼作出决定后,称“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已得圣旨”。
现在的王珪,还是当初欧阳修交口称赞“王珪真学士也”的王珪吗?
公元1085年三月,王珪被封岐国公,五月卒,享年六十七岁,获赠太师,谥号“文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