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天,从美丽的白玉处借了一本薛瑞萍的班级日志《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对薛瑞萍老师的印象很模糊,最先了解她也是从白玉口中得知,只知道她是一个小学一线老师,网名看云,一个务实、喜阅读之人。 这些天拼凑了零碎的时间,终读完。跟闺蜜辉分享我的喜悦时,心里不住嘀咕:相见恨晚,相见恨晚。薛老师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年级班级里她认为有意义的点滴。
作为同行,读罢后,颇觉感动,颇为佩服。一则感动于她为学生所付出的惊人时间和惊人精力;二则佩服于她在儿子高考和自己眼睛视力不佳的情况下,还能倾心致力于她的工作及喜好。
薛老师的教学。她无疑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并施的先行者,她的教学风格自成一派,有着鲜明的个人色调。她喜欢轻音乐,于是便带着孩子们在班得瑞,肖邦,古琴曲的妙音中流连。
每当孩子们玩累了、没进入课堂状态时,她便使出法宝---倾听音乐以培养静气。久而久之,孩子们在她有意无意的音乐熏陶下深深地爱上了音乐,一日无乐便觉浑身不舒畅,师生皆如此。
乐感的培养让她班的孩子在朗读时得到了很大的益处:孩子们会在朗读时给长句断句,朗读时有如音乐般沁人心脾。由此看来,乐感和语感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觉让人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而我想语感的培养亦与写作紧密相连,在薛老师日不间断的陶冶下,乐感培出语感,语感升华写作。
孩子们的日记标点正确,语句通顺,会由最初的一两句过渡到一两段,少数孩子还能写出无拼音的整篇日记,我想除了乐感和语感的带动,还归功于孩子们日不间断的日有所背和日有所阅吧。
薛老师无为而为的有效作业。她觉得低段的孩子带作业回家是不甚可取的,这样会大大降低孩子们的作业质量,甚至会造成一些不自觉的孩子养成拖拉的习惯。所以,在她的班上是从来不会有手写作业带回家的,这点,我也尽力在践行。
留美博士,教授,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院长刘国宪女士说到,在美国,整个小学阶段,她的孩子从未将书包背回过家,她也从不知道孩子有何家作。我不禁内心一喜,仔细想想,薛老师的这种方式也确是可行,减少了要写的作业,但不代表完全没有作业,她的作业便是日有所诵—背儿歌;日有所读—看课外书。至于课文的背诵,她认为在课堂上各种形式的读超过7、8次,会背便会背,不会背那便不会背了,因为儿童时期的记性是整个学生生涯中最好的,回家的时间一定是留给孩子背儿歌、看课外书、玩耍的。
说到薛老师的阅读课,每周她会设立一节。让孩子们背自己会背的儿歌,绘声绘色地读自己喜欢的故事。孩子们乐此不疲,争先恐后,日有进益。
那如何能调动孩子这种好学上进的积极性呢?她用的是老办法—给孩子们打分,让家长配合,给家长打分,适时给家长和孩子一定鼓励,因为她深知,成功的教师往往都带了两个班:学生班,家长班。想要孩子有所收获,那不可忽略的是你还需带动家长,这样,合三方之力方能收到整体上的成效。
为此,她每每都以信件、博客的形式鼓励,劝说,甚至是拜托家长予以配合。特别有感于她的这样一段话:懵懵懂懂中蹒跚起步,整整六年,孩子求学上进的道路多么漫长啊,请不要让她觉得孤独;纷乱嘈杂中开拔,教师引领55个孩子的历程多么艰辛啊,请不要让我们觉得自己在孤军奋战。道出了多少从教者的心声。
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衣带渐宽,终无悔意,那于您孩子的一生,您又将以何种形式关注、呵护、扶持、鼓励他们呢?工作繁忙视力不佳的她几乎无一日间断阅读与写作。作为一个小学老师,那么热爱读书,读了那么多书,以至于哪天没读书就觉得缺少了什么,我想这是她得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读书是一种内在需要,也是为了保持一种上升的有活力的状态,明白了这点,才能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