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前的闷热,似乎已经成了夏天的惯例,我下午没课,百无聊赖,躺在床上,耳边是熟悉的絮叨声。我尝试把电扇调到最大,这时“吱楞吱楞”声终于暂时取代了那好像无休止的唠叨。
透过那扇许久未擦的窗户,看着外面渐黄渐黑的天,我心里的烦闷怎么也不能消散,反而随着热风,越扇越旺,我索性闭上眼睛。大学毕业,就在父母满意的地区范围内当着校外老师。如今即将三十而立的我,仍然住着出租屋,也没有什么存款,用父亲的话就是:没有大志向,贪图小安逸。摆在两三年前,我也许会不服气地回上一两句,现在,我只是笑笑,再笑笑。
周围突然出奇的安静,我翻了个身,看到了那不知是几时已经罢工的电扇,坏了?闷热感逼迫我坐了起来,灯也不亮,看来是停电了。在我的记忆里,自来到这个县城里便好久不曾经历停电,尤其是在盛夏的午后,小区物业应该提前告知的……我想着想着有些发愁、有些烦躁最后莫名有些恼火,压低声音,用看似平静但极尽不耐烦的声音喊了句“妈,停电了!你知道吗?”,过了许久,在我即将喊出第二声时,听到了缓慢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同样平静的回答“知道,楼下有通告的。”有通知?为什么我没看到?母亲知道为什么不提前告知我?我赌气“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一股脑儿地再次躺下,反正热不死,就当汗蒸了。看,我也有自己的精神胜利法。
困倦感终究打败了闷热,我的上下眼皮开始打架……风?是风,真的是风!难道是外面起风了?我突然变得清醒,心里的烦闷好像一下子消散了。我维持着先前的姿势没动,微微睁开了一只眼睛,窗户严严实实地关着,先前还昏黄的天空此时已经接近黑夜,暴雨已经做好随时倾盆而下的准备。这时我感觉背后一块床凹陷了进去,是母亲吗?她……在给我扇风?静下心来,听着那熟悉的呼吸声,我仿佛又听到了那句话“你啊,小时候最怕热,夏天一没风就会哭闹,但用扇子给你扇一点点风,你就又会笑了……”
不得不说童年确实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一段时光,因为她,独一无二。在母亲扇的那似有若无的风中,我仿佛回到了午后葡萄架下母亲为我编织的童话世界中,在其中尽情地探索,满足我各种不着调的好奇心,母亲也从不会责怪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母亲的距离开始变远了?上学后,对,准确的说是上初中后。从那时起,各种升学的压力扑面而来,老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成绩不稳定,起伏太大”,渐渐的这也成了母亲唠叨我的最多的一句话,我在努力无果后开始独自选择自暴自弃,并开始把母亲对我的提醒都归为“唠叨”。工作以后,跟母亲的交流更少了,母亲的唠叨竟然也奇迹般的变少了。一开始我会因为这种状态沾沾自喜,因为我总觉的成年人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主张。不过现在,我有些后悔了。
母亲扇的风没有小时候那么有力量了,不仔细感受就很容易忽视。她给我扇,她累吗?她也许很早就提醒过我停电这件事儿的,只是被我刻意地当做“唠叨”给忽略了。我有些难受,我跟母亲的关系怎么变成了这样?她应该也很怀念葡萄架下那个老是揪着她问些不着调话题的孩子吧……
“啪啪啪”雨点一个接着一个砸向那扇窗户,急促而充满力量。我睁开双眼,外面竟然比之前亮了一些,透过那扇窗户,能清晰地看到那树枝在狂风暴雨中挣扎的模样,但毫无惧色,应该是兴奋,是重生。
我鼓起勇气,翻身到另一边:四周很安静,有些空荡荡的。
下床,穿鞋,走到客厅倒了杯水,看到那定格的瞬间。
怎么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委屈,于是放声哭了,就像小时候一样。